李克杰作者文集
教育部日前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2007年的工作要点,其中承诺,将狠抓教育乱收费治理,全面清理、规范和公布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完善教育收费及管理使用规定,从制度层面防范各种截留、挪用、挤占、平调教育经费的行为,做到收费和经费使用规范、公开,并让教职工、学生和家长参与监督。(1月3日《新京报》)
教育乱收费多年来一直是老百姓价格投诉的热点,教育部此前也曾多次承诺要大力治理教育乱收费,但效果并不理想。那么,教育部今年的“发狠”能奏效吗?
教育部将“狠抓教育乱收费治理”列入2007年的工作要点,显示了对教育乱收费治理工作的高度重视,表明了对教育乱收费的严肃态度和治理的决心,这是老百姓渴望、支持和欢迎的。百姓希望教育部在新一年能够兑现承诺。然而,百姓在寄予希望的同时,又不得不保持谨慎,因为多年来百姓在每年年初都能看到教育部同样的“发狠”,而与此同时,教育乱收费却总是不见减少,反而时常改变花样,变本加厉。
在国家法律政策的明令禁止和有关部门的严厉查处之下,教育乱收费似乎已成“过街之鼠”,可是一些学校管理者还是我行我素,冒险乱收费,难道这仅是一句“利益驱使”就能解释得了吗?显然不是。在笔者看来,“利益驱使”确是教育乱收费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它却是一个浅层次原因,其深层根源在于政府教育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致使学校在相互攀比规模、福利待遇的情况下不得不想方设法乱收费,以筹集资金。
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2005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2.82%,比上年的2.79%增加了0.03个百分点。但与法定的4%相比仍然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而且此前已连续两年所占比例下降,2000年以来的最高比例为2002年的3.41%,接下来两年分别为3.28%和2.79%。更令人忧虑的是,全国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社会发展了,教育需求增加了,政府财政投入却降低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发展、要满足社会需要,只能靠自筹资金,靠乱收费。
面对这样的现实,全国上下却不约而同地将治理教育乱收费的目光聚集于教育机构,而对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反而关注不多。这种治理模式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到头来教育乱收费象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生一茬,表现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强韧。
显然,如果不能严格落实教育法的规定,使地方政府切实承担起发展教育的职责,保证教育经费投入,遏止教育乱收费仍将是一句空话。对地方政府问责,促使地方政府履行法定职责,教育部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又力所不及。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部今年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发狠”要取得实效,还是很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