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及省市各级领导视察平安社区。
撰文本报记者吴向正海曙记者站许玉芬
海曙区作为宁波市的中心城区之一,近年来,一手抓经济繁荣,一手抓社会和谐稳定,以社区的小平安促进全区的大平安,以社区的小和谐带动全区的大和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省统计局和宁波市城调队调查,海曙区的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从2003年的88%上升到2005年的93.8%。2005年,海曙区被评为全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良好治安保民安,综治警务共承担”,是海曙区建设平安社区的基石。近年来,海曙区点面结合,以社区综治警务室为基础平台,充分发挥平安社区建设的龙头作用,构建起了全天候、多层面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全区72个社区不仅都设立了综治警务室,而且综治警务室的社区民警、治保主任、专职调解员和流动人口协管员,天天开门值班。从2004年开始,社区民警人人配备了“呼警通”,24小时随呼随通,成为深受百姓欢迎的“平安线”。一幅幅人性化的卡通民警提示、温馨标语提示,进社区、入楼道,营造出了独特的社区治安文化氛围。同时,在物业居住小区开展的“物业小区治安防范创星级”和创建“无刑案小区”活动,在非物业居住小区实施的白天护楼员巡逻、晚上保安队巡逻等防范措施,有效地防止各类案件的发生,使社区平安有了长效的机制保障。对敞开式的老住宅小区进行封闭式改造,7000道电控防盗门构筑起了一道道社区居民“安全门”。
“矛盾化解在基层,大小纠纷不出门”,是海曙区化解社区矛盾的基本目标。为此,海曙区健全了三张社区矛盾纠纷化解网络:分布在各社区、各楼道的7800余名舆情信息员组成第一张网络,通过收集情报信息,沟通邻里关系,有效地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在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基础上,每个社区配备的专职调解员组成第二张网络,对民间纠纷以协调会、社区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公平地让居民来评判是非曲直,有效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由街道信访干部、社区工作者、社区调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区热心人士组成的信访代理员作为第三张网络,以全权委托代理、协助委托代理、邀请下访代理等种种灵活多样的信访代理方式,有效地把社区各类矛盾解决纳入依法途径。
“浪子回头金不换,特殊群体多关爱”,是海曙区针对吸毒、归正人员帮教,建设平安社区的一大特色。2001年,南门街道自发建立了远离毒品康复俱乐部,五年如一日为戒毒人员提供康复指导和就业帮助,使他们彻底摆脱了毒品的危害。在海曙区还有一家专门以吸收归正人员重新就业的特殊企业———海曙客货运输车队,这个“温馨车队”自建队以来共接收安置归正人员1000余人,如今,不仅无一人重新犯罪、无一人上访、无一人被开除,而且职工好人好事举不胜举,车队也因此获得了多项全国、省、市级荣誉称号。
“公共安全民所盼,为民着想不懈怠”,是海曙区构建社区平安体系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海曙区积极开展消防进社区活动,通过有针对性地在老住宅小区和居住密集社区进行消防演练,及时更新消防设施,确保了社区消防安全。为了保障居民出行安全,区交警部门在社区设立了交警联系点,不仅对社区道路、卡口进行改造,而且在社区主要道路设立减速带和安全提示牌,有效地降低了社区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2004年,海曙区又在全省率先创立了“有偿服务,失窃赔偿”的自行车、电动车收费停放管理模式,切实为百姓停车解决了后顾之忧。而活跃在各社区的一支支卫生监督员、食品安全员队伍,则进一步保障了居民的生活消费安全。
“小社区大家庭,和谐社区献真情”,是海曙区构建和谐海曙的重要环节。海曙区的各个社区居委会,通过设立爱心超市、提供就业岗位,使生活和就业困难的居民切实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2005年,海曙区在全省又率先全面推行居家养老工程,“走进去,走出来”的居家养老新模式,使600多名社区单身、独居高龄老人进一步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不仅每个中小学配备法制副校长、每个班级配备德育教师,社区民警也成了学校的治安联络员,区法院还专门设立了青少年法庭,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听审,有效地增强了青少年的法制意识。通过建立外来人员子弟学校、公立学校接纳外来人员子女就学等方式,1万多名民工子弟享受到了和本地学生同样的就学条件。通过建立流动人口党支部、新居民俱乐部,流动人口较集中的社区实现了自我管理。在辖区居住半年以上就可以直接参加社区民主选举的新举措更使在海曙区的外来新居民进一步融入了社区大家庭。
“社区管理大家管,党员干部作垂范”,是海曙区推进社区平安的有效途径。2002年起海曙率先在全国实行了以“选聘分离”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直选,强烈的“要为社区建设做贡献”的主人翁意识使居民群众参选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而海曙区在各个社区设立的人大代表联络站,辖区人大代表定期面对面接待群众,更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通过开展多年的党员“一人一岗”活动,社区党员各尽所长为社区默默奉献,不仅发挥了党员骨干作用,也带动了整个平安社区的创建。此外,海曙区大力开展的社区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建设廉政文化公园、举办社区“廉内助”文化沙龙联谊会、开发廉政教育软件等措施,使廉政文化成为海曙和谐社区创建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
今天的海曙,如春天般生机盎然,平安、和谐的春风正吹拂着每一个角落,温暖着人们的心田……
海曙平安社区建设闪光点
海曙区综治办
物业小区治安创星级
海曙共有物业管理小区131个,居民近25万人,占全区人口数的83%。结合物业管理小区治安防范的特点,海曙区综治办对治安防范较好的物业管理小区,根据不同的创建标准,评定为二、三、四、五星级,授予相应星级匾牌。经过五年多的创建活动,物业小区的刑事发案得到有效遏制,居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海曙公安分局
强化社区综治警务
海曙公安分局立足社区搞创建,平安社区创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居民安全感不断提高,社区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目前全区有协警680名,护楼员392名,平安信息员7000余名,社区群防志愿者8552人,实现全民防范巡逻,构筑起一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群防群治巡逻防范网络。
江厦街道
“公共场所”调解新模式
江厦街道辖区内有城隍庙及天一广场两大商贸休闲板块,各类矛盾纠纷相对集中。从2004年年底开始,江厦街道办事处积极探索建设中心商贸区域人民调解组织的新模式,建立了天一中央商贸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委会成立以来,商贸区发案率明显下降。2005年联合调委会被市司法局评为市排查调处先进集体。
海曙平安社区建设闪光点
月湖街道综治办
创新建设平安景区
月湖街道综治办和月湖派出所创新机制,成立了月湖景区治安防控中心,突出“打、防、控、管”特色,景区治安防控中心成立以来,抢劫、抢夺等恶性案件和普通刑事案件大幅下降。
鼓楼街道中山社区
着力推进民主自治
中山社区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民间组织、行业协会的主体作用,创新载体,完善自治功能。2002年2月,成立了宁波市首家社区自治管理办公室。今年中山社区被市委、市政府办公厅授予“首批宁波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的荣誉称号。
西门街道胜丰社区
建立流动党员之家
西门街道胜丰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2000多名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错杂为邻,治安纠纷频发。社区党组织从抓流动党员队伍入手,建立了流动人口党支部,探索出了一条“以外管外”的社区流动人口教育管理服务机制。
白云街道白云庄社区
优秀传统文化促和谐
白云庄是浙东文化的学术发源地,一代宗师黄宗羲曾在这里授业解惑。白云庄社区充分运用这一优势,找到了传统文化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结合点。
安居是群众的一致心声。通过几年的努力,白云庄社区构建起“社区控面、小区管院、楼道守护、店店联防”的网格化治安网络,群众治安满意率达到了90%。
街道天一家园社区
严防未成年人犯罪
望春街道天一家园社区未成年人占社区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社区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作为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区的主要抓手,合理利用社区内资源,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体系,实现了辖区未成年人零犯罪。
南门街道澄浪社区
以平安体现和谐
由于市外来劳动力市场在辖区范围内,外来人口流动较多,给澄浪社区的治安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社区充分发挥社区综治警务室、专职治安队员、群防群治队伍的作用,同时,用提示牌、民警卡通名片、“澄浪警讯”专栏等增强居民治安防范意识,形成了由干部示范、干群联手、人人参与的治安工作良好态势。
段塘街道华兴社区
平安从小事做起
段塘街道华兴社区从“小事”入手,做足“细节”文章,走出了一条以“平安家庭”创建推动“平安社区”建设的新路子,近年来刑事案件发案率逐年以10%的速度下降,在全区处于低位,整个社区处处呈现出环境优美、治安良好、居民和谐共处的新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