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几名年轻人在王府井步行街高举写着“抱抱来自陌生人的关怀”的纸牌,微笑着与主动上前的陌生人拥抱。据了解,他们是从天涯社区看到长沙“抱抱团”的公益活动后,自发来到街头与陌生人拥抱。但是并没有被人们所接受。
(10月29日《新京报》)
笔者注意到,对“抱抱团”这种新鲜事情,多数网友不看好,有人甚至认为以拥抱陌生人的方式拒绝冷漠、呼唤关怀是一种神经质的表现。作为一名客观的评判者,我的意见是———我需要关怀,但我不需你的拥抱!
“抱抱团”的活动初衷是好的,即他们不忍目睹社会的冷漠,渴望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无猜疑、无距离、无冷漠的温暖与友爱关系。我想,这不仅代表了“抱抱团”的愿望,也更是多数公民的愿望。
但是,“抱抱团”恰恰相反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即初衷虽然是好的,但方式方法不可取。众所周知,国人相互关怀主要是靠问候、握手等方式来表达的,而不是靠西方特色的拥抱,休说是为了表达关怀拥抱陌生人,就是一个家庭的成员之间也不常有拥抱。因此,过于热情甚至有些变味的拥抱陌生人,很难让人接受。
更为重要的是,长期以来冷漠已成为一种习惯,要想拆除人与人之间的根深蒂固的冷漠樊篱,需要的是耐心而持久的道德感召,而不是一两次简单的拥抱。从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自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播出以来,冷漠之风愈演愈烈,一些人借着人们的善良与友好大行骗术,为此,个别中小学还将“不要与陌生人说话”写进了《入学安全须知》。这虽然有矫枉过正之嫌,但它还起码表明,与陌生交往,我们还是应当留个心眼儿、多点智慧。在这种防卫式的紧张的人际关系条件下,有多少人愿意接受陌生人的拥抱?答案不言而喻。
总之,我们需要关怀,但我们不需要你的拥抱!倡导关怀,拒绝冷漠绝不能靠简单的拥抱,它注定需要智慧或策略,注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谨防善意被人误读为不怀好意或者别有用心。
(常俊安张国举河南职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