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头 条 | 专 题 | 对 话 | BO播报 | 时 评 | 调 查 | 精 贴 | 财 经 | 长三角 | 娱乐 | 体育
专题首页 | 要闻聚焦 | 构建和谐社会 | 宁波学习贯彻 | 解读综述 | 背景资料 |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专题 > 重大活动 > 和谐社会 > 宁波学习贯彻 正文
 
投下巨资创建绿色宁波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6年10月18日 17:22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琴桥广场上的广场鸽成为市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大亮点。(资料图片)

  “环保老人”:和绿色有一个永远的约定

  在位于鄞州区梅墟龙山脚下的鄞州区职高校园内,有一块三亩见方的“珍稀濒危植物园”,在这块园地里种着一些乍看不起眼的植物。对于这些植物,现年79岁的董松伟老人却是如数家珍:普陀鹅耳枥,全世界只存普陀佛顶山上一株母树;银杉,我国特有,是古老残遗物种,与水杉同称“活化石”……

  这位有“环保老人”美称的董松伟是第四届“地球奖”获得者,这是我国环保领域所颁发的最高荣誉。8年前,他创办的这所“珍稀濒危植物园”,至今已种植了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10种。如今,他仍在为绿色环保而奔波,他总是说:“人生不过百年,可我心里所想的有一万年的事,我和绿色有一个永远的约定。”

  爱上“花花草草”的大学生

  1947年的一天,上海重庆南路上的震旦博物馆,来了一位19岁的男青年。他就是董松伟,震旦大学法律专业的一名学生。博物馆里面藏有许多动植物标本,门类齐备,让好奇的董松伟看得眼花缭乱。打那起,他终生与植物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

  董松伟大学毕业以后,回到家乡宁波鄞县,没有干他的法律本行,却当起中学生物老师,这一干就是十几年。1989年,董松伟退休了,也更忙碌了,经常好几天不回家,全身心倾注到环境教育和环保宣传中去。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鄞县洞桥中学环保小组连获5届全国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奖。

  给珍稀濒危植物一个家

  1996年初,他从鄞县洞桥中学退休后应聘于当时的鄞县职业高中。职业高中校园后面有座绿色葱茏的龙山,那幽静和谐的环境,触动了董松伟埋藏在心底多年的一个夙愿:建一个珍稀植物园,给那些曾经逃过种种自然界的灾难而幸存下来的植物一个适宜生长的家,让它们保存繁殖下去。

  之后,他利用节假日踏遍了国内的众多名山大川,采集引种了许多珍稀濒危植物。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目前珍稀植物园已初具规模,而且还被鄞州区区政府命名为“鄞州区珍稀濒危植物园”。

  植物园里引种了110多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其中四分之三是我国特有品种。这里每一棵树,都像是董松伟最关爱的儿女;每一片绿色,都是他用心血和汗水培育的骄傲。

  在校内建如此规模的珍稀濒危植物园,在全省也不多见。这个植物园成了一本活教材,在董松伟的带动下,鄞县职高已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了环保事业,学生们通过环保实践写出的科技小论文频频在国内获奖。董松伟说:“这个植物园是一个环境教育的基地。我要让同学们知道,地球是由植物来保护环境的,如果环境破坏了,植物就不能生长了。”

  创建一个更大的植物园

  如今,孜孜不倦的董松伟还在四处奔波探查。2003年起,他开始对新开发的鄞州区五龙潭景区进行野生植物资源调查。3年多来,董松伟10多次上山,查到了蕨类植物400多种,还发现了香果树和七子花两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采访中,董松伟老人告诉记者,他还有一个梦想希望能早日实现:在鄞州海拔较高、水源充足的山区里,新建一个更大的“珍稀植物园”。目前,他已经有了初步选址,就是位于五龙潭景区的溪下水库上游。记者许光亚

  -专家解读

  以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任春晓

  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内容。刚刚结束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了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保护自然环境适宜人类生存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当前中国实际问题的成果。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是自然的,是存在于自然的高级动物,人必须通过劳动、生产与自然交换能量获得生活资料才能生存。人只有保护好自然才能使自身存在下去。

  盲目追求政绩面临严重环境问题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异常迅猛,但有些地方官员没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盲目追求GDP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破坏了环境,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20多年里集中出现,导致目前我国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第一,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今年上半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不降反升,大部分湖泊出现富营养化,有些地方是“有水皆污”、“逢雨必酸”,“污染之重,触目惊心”。

  第二,生态破坏范围和程度比较大。水土流失面积和沙化土地面积有所增加,森林的生态功能不足,沙尘暴肆虐,草原退化现象比较普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第三,国际环境问题的压力较大,如履行相关国际公约及加入WTO等。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环境总体状况不容乐观。这些引起了国人的深刻反思。

  遵循自然规律落实科学发展

  现在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在全社会树立保护环境良好风尚的新理念已提出,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还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继承中国传统美德,适度开发利用自然。倡导“天人合一”、“天人协调”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生存智慧。我们只有适度地开发利用自然,才能使人类可持续发展,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将“资源-产品-废物”这一传统的线性物流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模式,充分提高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的生态效率,以最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低的污染排放,可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建立新的指标体系,树立官员的科学发展观。以后应以不仅反映经济增长的总量,更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资源代价的新指标体系来考核各级政府和政府官员,使政府在决策和行政过程中时时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

  4.完善环保法规体系,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我们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道德观念和思想意识,使每个人都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作者系中共宁波市委党校教授)

  改善生态环境营造人居城市

  “充分发挥我市区域经济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在发展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经过2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实现人口规模、素质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承载力相适应,把宁波建设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宜人的生态人居、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这是《宁波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了生态市建设的总体目标。

  按照这一总体目标,经过几年努力,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不断向适宜人居的生态城市、花园城市、绿色城市的目标迈进。几年来我市先后实施了“蓝天、碧水、绿色、洁净”、“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等工程。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地面水质量比2000年底有了一定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基本保持在一至二级水平;区域噪声平均值为53分贝,交通噪声保持在68分贝左右。全市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在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我市的考核名次连续五年在全省名列第一,2003年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04年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去年宁波市为创建“绿色宁波”共投入100亿元资金用于整治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完成了800.15公里“千里清水河道”建设,累计建成生态公益林15.8万公顷。对104家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从严整治,削减污水排放量近万吨。通过治理搬迁污染企业,宁波“母亲河”余姚江已基本恢复Ⅲ类水质标准。

  环卫部门的清理整治,使我市内河水质大为改善。

  月湖公园内醉人的鲜花让游人陶醉。(均为资料图片)

稿源: 东南商报   编辑: 王丽旻
[发表评论]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相关报道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04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