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人民调解制度助力当代中国构建和谐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10月11日 08:57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新华网北京10月6日电(记者魏武)国庆节还未过完,甄秀红6日一早就出了家门,继续她从事了二十多年的工作--走街串巷为北京牛街地区的居民们调解纠纷。

  在北京市宣武区,共有955人从事与甄秀红相同的工作,分属该区8个司法所下辖的124个调解委员会。所从事工作的独特性,使甄秀红们拥有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民调解员”头衔。

  “由于习惯原因,许多中国人不愿通过法律诉讼解决遇到的麻烦。他们认为那样只会加深和激化与别人的矛盾。”甄秀红说。她认为,凡是法律诉讼就会有成本,而调解则一般是免费的,并且周期与法律诉讼相比也短得多。

  “更重要的是,人民调解员平日就与调解对象朝夕相处,有更大的信任度,处理问题时给大家的感觉不那么生硬。”

  她说,人民调解工作往往在当事人找到调解员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不必经过立案、笔录等程序,“有时一次调解在一二个小时内就能结束,具有法律程序所不能相比的速度优势。”

  始于1954年的人民调解制度在1982年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将人民调解协议认定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民事合同。

  数代人的努力,使得中国的人民调解制度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化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在国际上也享有“东方一枝花”和“东方经验”的美誉。

  司法部部长吴爱英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调解工作正是对东方“和”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如果没有人民调解这个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在激化后转为刑事案件或群体事件,难以想像司法机关和各级政府将面临怎样的压力。

  作为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健全人民调解制度、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不久前被写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如今,调解纠纷的手段,也从过去的依靠亲友劝说,转变为现在的析理说法、依法服人。这些变化的产生,就要求人民调解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丰富的调解经验和高超的调解技巧。”甄秀红说。

  截至2006年6月,中国各地已设立司法所4.1万个,平均每所拥有工作人员2.4人,而人民调解员的数量则是工作人员的数十倍之多。(完)

稿源: 新华网  编辑: 王丽旻
相关报道
肖扬:充分发挥司法调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2006-10-06
中国建设和谐社会重点已转到制度建设层面   2006-10-11
中国即将出台构建和谐社会重大举措   2006-10-11
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百姓盼解决就业入学问题   2006-10-10
六中全会彰显决心 中国致力于破解和谐社会难题   2006-10-10
高层重视消除不和谐因素 需服务社会促公平   2006-10-09
十六届六中全会开幕   2006-10-09
政府根据全会精神 着重从体制上保障社会公平   2006-10-09
十六届六中全会开幕 着重研究构建和谐社会问题   2006-10-08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中国工人在尼遭绑
戴芳芳的南极之旅
艺人吸食大麻案
宁波新闻事件盘点
2007高考中考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