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52岁的安倍晋三如愿成为日本战后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安倍在外交上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收拾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留下的“烂摊子”,尤其是如何改善与邻国持续数年的“政冷”僵局。从实际情况看,他在中日双方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和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达成一致后对中国和韩国的访问,是迈出打破坚冰的第一步。
10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从含糊其辞到回归正轨
以9月26日安倍晋三当选日本新首相为界,安倍的外交政策宣示可分为两个不同阶段。之前,他在亚洲外交政策上含糊其辞,尽量避免触及敏感问题;之后,他多次主动表示愿为进一步发展与邻国关系而努力,并在历史问题上回归正轨,为恢复与邻国的首脑会谈消除障碍。
在中日、韩日关系的“症结”靖国神社问题上,安倍在竞选期间一直采取模糊策略,不愿明确表态,其标准的说法是“由于参拜问题已外交化、政治化,我不会再谈到参拜还是不参拜、已经参拜了还是没有参拜”。应该说,这种模糊表态虽然在回避矛盾,但也表明他对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严重性已有一定认识,因为作为战后出生的保守政治家的代表,他此前一直支持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东京审判的正当性、以国内法否认甲级战犯的存在。
安倍晋三9月26日当选日本首相当天,温家宝总理就向他发去贺电,表达了与安倍一起不懈努力,“在中日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基础上,不断发展两国之间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愿望。同一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表示,希望日本新一届领导人能够为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作出建设性努力,中方愿意与日方一道为此共同努力。
中方的表态表达了克服政治障碍、促进中日关系发展的诚意,安倍晋三在随后的公开场合开始改变模糊政策,将其亚洲政策向积极方向调整。10月2日~4日,他在国会回答各党代表质询时,多次表示“中国和韩国是日本的重要邻国”、“日本与这两个国家应共同努力,通过不断加强在各个领域的对话与合作,构筑面向未来的双边关系”。
综观安倍的这几次表态可以看出,在历史认识这一日本与邻国发展关系的关键问题上,安倍已对以前的认识进行修正,回归正轨。
例如在战争性质的问题上,安倍表示继承“村山谈话”的精神,承认日本侵略给亚洲人民造成巨大损害和痛苦。1995年8月15日,时任日本首相的村山富市发表讲话,承认日本过去进行的殖民统治和侵略,表示要深刻反省,并向日本年轻人讲述战争的悲惨,以免再犯过去的错误。
在“慰安妇”问题上,安倍表示继续遵循1993年河野洋平官房长官谈话精神。河野洋平1993年发表谈话说,要通过历史教育,让人们永远记住“慰安妇”这些事,日本决不重犯同样错误。
在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责任的问题上,安倍说:“开战的结果给亚洲人民留下了许多伤痕。包括我外祖父岸信介在内的(当时的)领导人对此负有重大责任。政治是以结果论责任的,因此当然可以说(当时领导人的)判断是错误的。”
另外,他还重申,日本政府接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结果,在国与国关系上不对这一审判结果表示异议。
安倍在历史问题上的一系列积极表态,为恢复与中国、韩国的首脑会谈创造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