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人才泡沫化”的深层原因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9月18日 08:50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邬凤英

  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王通讯在近日举行的“中国人力资源发展论坛”上表示,中国要防止“人才泡沫化”,包括学历泡沫化、职称泡沫化、论文泡沫化、科研成果泡沫化、专利泡沫化,等等(9月14日《中国青年报》)。

  什么叫“泡沫化”?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泡沫就是投资过剩,供给过剩,还价格畸高。毫无疑问,所有的泡沫都会破裂,最后的结局免不了“挥泪大甩卖”。

  中国的人力资源已经形成了泡沫且开始破裂了。所以,我们目前面临的严重问题并不是如王先生所言的,防止“人才泡沫化”,而是要找到“人才泡沫化”的深层原因,不要继续制造“人才泡沫”。

  本来,教育机构的最高价值应该是培养人才,追求真理;科研机构的使命是探寻规律,发明创造等,但在泛市场化的潮流下,它们都转而将追求利润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为了不损失利润,这些机构只好放弃在学历、职称、论文、科研成果、专利等方面的学术标准,使大量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却可以拥有一大堆炫人眼目的学术头衔,“人才泡沫”就这样形成了。

  有人认为,是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造成了“人才泡沫”,这是不对的。因为对用人单位来说,如果要对每一个持有大学学历的人都进行甄别是不现实的,因为这会大大增加其聘用人才的交易成本,以至于最终无法承受。实际上,在教育机构、科研机构等继续制造“人才泡沫”的情况下,对用人单位来说,唯一合理且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更加“人才高消费”:选名校、选硕士、选博士、选博士后、选海归……等等。换而言之“人才高消费”是“人才泡沫化”的后果而不是其原因,用人单位又何尝不是“人才泡沫化”的受害者呢?

  解决“人才泡沫化”,教育机构要跳出泛市场化的窠臼,回归到其本原。文凭和职称,只发给那些具备相应的学术资格的人,而不是发给那些出得起高价的人。当然,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科研机构、学术刊物等等。

稿源:  编辑: 王丽旻
相关报道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中国工人在尼遭绑
戴芳芳的南极之旅
艺人吸食大麻案
宁波新闻事件盘点
2007高考中考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