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在积极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冲破思想束缚,消除制度障碍,打破政策壁垒,积极推进人才整体环境的进程中,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归纳起来主要是“四个创”,即:理念创新、政策创先、载体创牌、服务创优。
一是坚持理念创新。根据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新世纪发展目标,在对全国人才开发先进城市和地区、以及宁波自身人才环境进行深入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尤其是认真学习和积极借鉴上海等地构建国际国内人才高地的成功探索和一系列先进人才理念,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市精心打造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新技术是第一经济增长点、开发人才资源是第一要务、是第一把手第一位的工作”的“一号工程”的理念品牌。在全市上下进一步牢固树立了人才引进、培养、激励、使用、流动等一系列人才价值新理念;根据宁波城市定位,确立了构建区域性人才高地的人才开发新战略;扩大工作对象,延伸工作领域,更新管理方式,实现了政府职能新转换;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强化人才工作宣传,形成了重才爱才新风尚,全力营造宁波良好的人才社会环境,为推进宁波市的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
二是注重政策创先。我市在制定人才政策中,十分注重体现宁波开放特色和国内首创效应,重点以户籍、编制、激励、分配等方面为突破口,全力打造有利于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政策优势。先后率先推出了本科以上人员“先落户后就业”、高级人才落户不受地域人数限制的户籍政策;引进高级人才不受单位性质、编制和职称比例限制,硕士、博士进机关可采取“先进后出”的编制政策;在事业单位推行档案工资与实际收入相分离,鼓励一流人才、一流报酬的分配政策;为引进的高级人才提供安家补助费,为参加高洽会的全国应聘人才发放交通补贴的财政政策;在住房面积、考察疗养、医疗保健、参政议政等方面提供优惠待遇的专家政策等。这些属于首创或者是领先的政策,为打破政策壁垒和制度障碍,促进全市的整体性人才开发和流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突出载体创牌。我市积极开展区域合作,注重发挥地区融合和地域发散的功能,充分运用引才“四大载体”,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和智力,每年1月份举办以接收学生资源为主的毕洽会,6月份举办以引进国外高素质人才智力为主的浙洽会,9月份举办以引进国内高素质人才智力为主的高洽会和贯穿全年的以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专业人才为主的专洽会;充分运用育才“四大载体”,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积极实施工程培养(“432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328名),定向培养(每年选送100名赴国内外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进修深造),合作培养(与国内知名高校联合举办紧缺专业硕士班,全市共有1000多人在职培训),结对培养(我市专家与国内外甬籍高级专家和人才结对开展多种形式的培养)。由此创造出引起社会良好反响的“高洽会”引才市场品牌和“名校在宁波”育才市场品牌,并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四是强化服务创优。我市注重政府在引才育才上的示范和服务,实施“一号工程”以来,政府拨出3000多万元专款,成功举办了四届毕洽会、浙洽会和高洽会,以及实施高素质人才培养工程;改“审批制”为“准入制”,为来甬创业的各类人才打造了“绿色通道”;下放鉴证权限,简化落户手续,提供优质服务,大力改革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派遣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高级专家的管理和服务;宁波人才市场加快规范化发展,注重市场化改革,提升社会化服务,今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正式升级为国家及区域性人才市场,全方位、多渠道地为用人单位和人才交流提供高效的优质服务,营造了宁波人才资源开发的良好服务环境。
1998年以来,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展现了宁波经济强市、文化大市、开放城市的崭新风貌。随着“一号工程”的深入实施,我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日趋合理,可持续发展动力明显增强。目前,我市已成为国家级CAD重点示范城市、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国家级海外留学人员创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兴贸重点城市、国家级生产力示范中心,国家级区域性人才市场,人才的社会、政策、创业和服务环境大为改善,已初步凸现区域性人才高地的集聚力和辐射力。积极推进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和科教兴市“一号工程”的创新实践,全面展示了宁波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发展魅力,展示了开放的宁波盼人才、重人才、用人才、鼓励人才创业的新世纪城市精神和城市形象,扩大了宁波的知名度,提升了宁波的城市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