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记者桂娟张琴)进入8月以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活动已在中国各地掀起热潮,并将在秋季达到顶点。
8月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都连续发表文章纪念长征。新华社作为唯一走完了整个长征路程的通讯社,向全国媒体用户发出了公鉴,从8月1日起开设“长征胜利”专栏。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5日进行第33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便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回顾和思考”。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
“进入新时代,我们继承和发扬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长征精神,建设和谐社会。”红25军长征出发点的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县委书记陈锋告诉记者,战争年代罗山有近10万人参加革命,有3.6万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而在今天,增加农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是当地“新长征”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于为什么要进行长征,专家和媒体认为,这是由于当时的“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犯下了完全脱离中国实际的错误,致使中央苏区和红军处于极大的危险之中,不得不“仓促举行战略转移”。
为了重温70多年前的壮举,许多中国人自发地举办了多种形式的“重走长征路”活动。引人瞩目的包括:“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百万青少年重走长征路”等。
长征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的兴趣。李爱德是一位对中国有着浓厚兴趣的英国历史学博士。2002年10月,他跟一个朋友从江西出发,经过了300多天的跋涉,徒步走完了红一方面军当年的长征路程。
李爱德说:“长征那么艰苦,当年那些普通战士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参加红军的,他们为什么闹革命还坚持到最后,这些都是我想要了解的。”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上海文广演艺中心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携手,把《红星照耀中国》搬上了舞台,加拿大籍的大山应邀出演“斯诺”。
“作为记者,斯诺赶上了中国很有意思的一个历史时期。70年后的今天,《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仍在帮助西方人了解中国,这很不容易。”大山认为,“中国与世界的相互认识仍需要时间。东西方文化中有差异,但更多的是相似和互补。”
70年前中国的一个事件今天缘何还能引起今天的热情,或许美国著名作家史沫特莱的一句话可以作为注解:“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而且不仅于此!”
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