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无锡是一座江南历史文化名城,三千年的历史文化绵延不断。过去五年,是我市文明创建和文化工作大发展、大丰收的五年,是全市上下对文明创建和文化工作认识大统一、大提高的五年,也是文明创建和文化工作战线同志们立大志、成大业的五年。站在“十一五”的新起点之上,无锡文化建设机遇难得,任重道远。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提高广大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建设文明无锡、打造文化名城,全面提升城市的人文竞争力,再铸无锡文化发展的新辉煌。
对文化的理解深度,决定了文化建设的高度和层次。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对于文化的不同认识,但是从无锡当前所处发展阶段来看,我们应该用辩证的、历史的、现实的视野重新审视文化,进一步统一对文化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从辩证的角度思考,文化作为“软实力”,是城市竞争力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过去我们对物质资源的重视和开发远远超过对人文资源的重视和开发,更多地注重城市“硬实力”的打造。
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我们要辩证地认识“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一个城市是否具有持久吸引力、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最终要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在知识经济时代,城市的发展,关键在人,而人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取决于城市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从一定意义上讲,未来的城市发展就是以文化论输赢,没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先进文化的引领,城市必然会因为缺乏“软实力”在竞争中落后、掉队,而发达的城市文化和较高的市民素质最终必将转化为巨大的创新能力和现实的城市竞争力。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无锡3000多年发展历程中取得的每一次辉煌,其背后最根本的动力就是文化因素。文化作为人类的生存方式及其知识与意义系统,是伴随整个社会的变迁而发展的。无锡在没有“锡”的条件下,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靠的就是筚路蓝缕、开拓创业、自强奋斗的吴文化的深厚底蕴;无锡近代在缺少官办资本投入的条件下,创造了近代民族工商业的辉煌,靠的就是务实重工、尚德诚信的工商文化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无锡在缺少政策支持的条件下,创造了“苏南模式”的辉煌,靠的就是“四千四万”的文化精神。重视文化,铸造文化,发展文化,依靠文化,这是无锡异军突起、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发展成为国内经济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城市的基本经验。从现实的角度认识,无锡开启“十一五”发展新的征程,必须依靠人文精神所蕴含的价值导向。文化是一种“人化”与“化人”相统一的现象,实质是从文化方面关注人的问题。对于社会变革和发展,文化具有预见、论证、宣传、选择、导向、教育、整合、维系、鉴戒、涵化和完善等功能。“十一五”期间无锡要实现“两个确保”的奋斗目标,探索经济社会新的发展模式,必须坚持发展依靠人、发展为了人,如果缺少了文明和文化的作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只有全面提升全体无锡人的文化意识、文明素质、创新思想和法治观念,才能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才能为新一轮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可以这么说,衡量无锡实现现代化的终极标准,不仅仅看一些硬性指标是否达标,根本的要看人的全面发展能不能达到现代文明的水准。因此,建设文明无锡、打造文化名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事关全局,意义重大。
对文化的思考维度,决定了文化发展的广度和方向。当前,建设文明无锡、打造文化名城,正面临着难得的重大机遇,这个重大机遇,可以从“点”、“线”、“面”三个维度进行思考和把握。从“点”上理解,文化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一五”期间,无锡在巩固和提高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向基本现代化迈进,这个阶段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将出现快速上升的态势,不仅需求总量急剧增长,而且对文化产品提出了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因此,未来几年文化将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成为我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成为结构调整后新的经济增长点,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黄金期。
从“线”上分析,文化条线的体制改革将为文化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活力。党中央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将为我们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市去年大力推进“管办分离”改革,组建文化艺术管理中心,初步破解了关键环节上存在的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完全符合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要求,这一先发优势将为我市文化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力。此外,全市上下对文化建设在思想上已经形成了强烈共识,文化已经从单纯的条线工作中走出来,无锡文化正处于大发展的前夜,文化事业大有可为。从“面”上展望,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将给文化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随着全面加入世贸组织,我们即将迎来一个全方位开放的国际国内环境,各种文化的交融将呈现前所未有的势头。一方面,文化的多元化、国际化成为大势所趋。我们完全可以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学习引进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和创新机制,不断提升无锡的文化竞争力。另一方面,文化的民族性、本土性成为时代要求。对文化来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完全可以挖掘无锡最富有人文特质的文化元素,运用国际先进的制作办法和传播方式,加大“走出去”步伐,形成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产品、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
对文化的实践态度,决定了文化打造的力度和成效。对于文化而言,认知决定着态度,态度决定着实践。无锡的文化建设,应该立足自身、放眼世界、海纳百川、张扬个性,建设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独特历史品格的城市文化,努力做到传承、创新和弘扬。讲传承,就是要大力发掘和继承好吴文化、工商文化的人文精髓,总结探究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植根历史,体现时代,引领未来,进一步做厚做强无锡的文化底蕴,使城市的人文精神薪火相传,成为无锡最具城市竞争力的人文内涵。讲创新,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中心环节,重塑文化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公共服务,创造出更多健康的、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讲弘扬,就是要结合时代要求,大力弘扬“四尊四创”精神,倡导创新文化、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人才、推动创新事业,进一步释放全社会的思想活力和创新热情。同时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热爱文化、崇尚文化、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和文化消费的良好风气,促进全体市民文明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过去几年,我市文明创建和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成绩,但也必须看到,我市的文化发展还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与无锡的历史人文底蕴和现实城市地位极不相称。我们必须从思想上树立“文化也是生产力、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观念。要树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本着对我们的城市、对所有无锡人、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埋头苦干而不急功近利,点滴积累而不追求“政绩”,扎扎实实地做好文明创建和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文明无锡是文化名城的精神投影,文化名城是文明无锡的基础支柱,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坚持文明无锡建设与文化名城建设协调推进,是城市形态与城市精神的统一,是城市历史与城市未来的结合,既承载着城市深刻的文化内涵,又体现着城市和人的精神风貌。建设文明无锡,核心是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人的素质。要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文明无锡建设的首要任务,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教育群众,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无锡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以群众性文明创建和道德实践为抓手,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扎实开展尚德工程,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公共秩序。要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科学发展能力。建设文化名城,核心是不断提升无锡的人文特质。要以文化陶冶来凝聚人心,以文化创新来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积极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影响力、开放度和美誉度。吴文化和工商文化是无锡的两大优秀传统文化,是无锡城市文化的个性所在。要花大力气弘扬继承,精心打造这两大城市文化品牌,提升无锡的人文特色和城市的文化魅力。要以“传之后世、永续利用”为宗旨,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和保护,制订实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实施意见》。保护和修复一批人文古迹、名人故居和遗址公园。今年年内要完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力争早日进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
杨卫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