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朱虹
贵州省遵义市因遵义会议而名闻天下,遵义自古以来靠畜驮人背,通过驿道与外界联系,交通之难被形象地称为“连峰际天,飞鸟不通”。
王道金老人今年91岁,1930年参加了红军,长征时是红三军团的战士。谈起1935年红军长征走进遵义的情景,他至今记忆犹新:窄小的土路,根本走不了汽车,红军战士们进遵义城的时候,满身满脸都是灰土。
如果今天你去遵义的市区和乡村游览,可以选择乘车,乡间柏油路宽阔平坦,四通八达,沿途风景如画;也可以选择步行,空气清新,只要不下田,鞋就不粘泥。这些享受要归功于遵义市举全市之力开展的农村公路建设。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遵义市的交通设施建设,2004年,遵义市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国家专项补助资金建设农村公路的革命老区。遵义政府和交通部门抢抓机遇,提供政策、技术和项目资金补助,发动群众修路。干部群众发扬长征精神,主动捐资金、拆房屋、迁祖坟、采砂石、调整林地、田地,投工投劳。遵义山高谷深,溪河纵横,地形地貌复杂,修路工程艰巨,为了节约资金和土地,他们在修路时能利用老路就利用老路,该少挖就少挖,辛勤的劳动结出硕果,据遵义市交通局局长欧阳志华介绍,到2005年,全市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95%的行政村通公路。
交通的改善产生了巨大的带动效应。遵义县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前来投资的者不多,每年招商引资的金额在800万元左右,2002年以来遵义县投资3000多万元,拓宽硬化了乡间公路,2005年全县引进资金10亿元。遵义县辣椒已有300多年的种植史,1998年遵义县种辣椒10万亩,只是分散种植,没有形成产业,如今公路将辣椒种植基地与市场联系起来,辣椒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形成了“百里红色产业带”,到2005年该县辣椒种植增加到32万亩,年产值3亿多元,公路沿线乡镇种植辣椒20万亩,辣椒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公路的发展也带火了旅游业,赤水市大同至四洞沟的县公路改造当年,到四洞沟旅游的游客就增加到80多万人次。湄潭县将公路沿线镇(乡)对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重新修编,村民们在路边盖起了一栋栋漂亮的新房,修建了住宅小区。农民们尝到了农村公路带来的甜头,编起了护路歌谣:“大家齐心修通路,人人有责来管护,杂物莫往公路丢,路上不挖引水沟,勤疏边沟勤除草,流水畅通路基好,山沙碎石常备足,淤土泥浆要清除。畅洁绿美路长久,农村朝着小康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