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受到媒体的连续炮轰的垄断企业员工高收入现象终于有了一丝回响:基于舆论压力,浙江、江苏、天津等电力企业开始酝酿减薪。(据7月31日《中国青年报》)
对于媒体和公众来说,这是一件令人可以稍稍开心一下的消息,垄断企业面对公众和媒体的炮轰,再也坐不住了,不得不像壁虎一样,痛斩一截尾巴以谢天下,这既说明某些垄断企业尚有感应社会的能力和自我审视的勇气。
在笔者看来,电力企业减薪,象征意义多于实际意义。因为它是一种屈服于舆论压力的暂时性自发行为,而且也没有完善、可靠的后续制度保障,因此存在着反弹的可能。很难想象,在公共舆论没有集中关注的情况下,垄断收益丰厚的垄断企业不会再反弹加薪。
而且,百姓能否从电力业减薪中受惠也存在着一个利益归宿的问题。如果电力业减薪的利益如石沉大海,不知去向,或者成为腐败分子的盛宴,该加的电价照加不误,百姓没有从中受益,那么这种减薪也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减薪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也只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更多的问题有待相关部门介入、解决。
更进一步,电力企业减薪,是不是由诸多垄断企业摆成的“多米诺骨牌”中倒下的第一张,能否由此触发更多的骨牌轰然坍塌?恐怕这才是公众最关心的话题。电信、石油、烟草、银行、铁路……等等,与电力一样受到公众垢病的垄断企业,能否在电力业减薪的带动下,祭起“自裁”的大旗,减少垄断福利,还原公共福利?
希望如此,但不容乐观。“经济人”总是以追求最大的利润为终极目标,要一个企业、经营者主动减少利润收入,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是不现实的,来钱容易的垄断企业尤为如此。即使他们一时屈于公共舆论压力,适应减薪以表姿态,多半也是权宜之计,不能长治久安。因此,解铃仍须系铃人,打破由行政垄断引发的过高的垄断福利,还得靠行政手段——引进竞争、削弱垄断、制定合理的垄断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垄断企业管理透明度、加强对垄断企业的监管与惩罚力度……等等。
面对电力业带的好头,垄断企业和政府都应该有所表示,行动起来,着实解决诸多垄断企业的不合理收入,还社会一个公正,也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练洪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