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专家称:“七夕”并非“东方情人节”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7月28日 11:03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资料图片:在苏州一家商店拍摄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情侣玩偶。新华社发

  7月28日电(记者魏梦佳廖君)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为了热捧这一传统节日,众多商家、媒体都将它称之为“东方情人节”。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陈建宪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七夕节”节日内涵与情人相会没有丝毫联系,这种提法只是为了炒作节日,吸引眼球。

  七夕节又被称作“女儿节”,是过去妇女们最为看重的节日。相传在古时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牛郎和织女会在迢迢银河上相聚,互倾相思之苦。传说中,织女纤纤玉手,飞舞金梭,能织出彩霞般的锦绣。古时,针线女红对女性能否嫁到好人家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每年的“七夕节”都会引来众多女子顶礼膜拜。

  于是,每年“七夕”,妇女焚香、沐浴、着新衣,朗朗明月下,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不仅祈求自己能如织女般心灵手巧、技艺非凡,还祈福、祈寿,保佑孩子健康、婚姻美满、全家平安。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和观念转变,一些手工技艺渐渐流失,今天学习针线女红的女孩更是寥寥无几,丧失传统内涵的“七夕节”也慢慢淡出人们记忆。为了重新炒热这一节日,吸引众人关注,一些商家和媒体将它与“东方情人节”联系在一起,大做文章。陈建宪说,我国古代传统礼教森严,“情人”一词更是禁忌,堂而皇之地专为“情人”相会举办节日根本不可能,“七夕节”与“东方情人节”之间难以划上等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刘宗笛认为,时下国人炒作“七夕情人节”概念,原因之一是为了和西方的情人节抗衡,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然而把七夕当成情人节,可谓数典忘祖。本来是为了回应外来冲击而“复兴”传统,却不得不参照外来文化对传统进行重新阐释,因此反倒使“传统”成了外来文化的拙劣模仿。(完)

稿源: 新华网  编辑: 王丽旻
相关报道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中国工人在尼遭绑
戴芳芳的南极之旅
艺人吸食大麻案
宁波新闻事件盘点
2007高考中考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