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县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商报记者抵达三穗县。记者江涛摄
连日来,记者穿梭在三穗采访时,从县城街道到苗乡侗寨,处处都能看到“宁波”的影子。我们那辆标有“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采访车受到了三穗人民的热情欢迎。在三穗大地上,从蹒跚学步的小孩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很多人都知道宁波,而且大多数人还知道宁波简称甬。随处可见“宁波”印
记者来到三穗县第一天,就被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深深吸引。该校巍然矗立的主体教学大楼上,赫然竖立着“宁波楼”三个镏金大字。走进学校,高大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明亮的教室,处处充满着现代化气息。据介绍,这幢教学楼是2000年江东区政府和宁波市宣教口捐资兴建的,是该县惟一一所高级中学。从2000年至2004年,我市帮助该校修建主体教学大楼、学生宿舍、食堂和购买教学设备,援助资金共计达220万元,解决了1800多名高中阶段学生的就学问题。目前,该校在宁波市的扶持下仍在不断改善教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
昨天上午,记者在三穗县政府采访时得知,为迎接黔东南州建州五十周年,县直机关近100名干部和文艺工作者正在三穗县文化馆彩排节目。记者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立即驱车前往参观。文化馆大楼修葺一新,大门口竖立的门牌上醒目地写着“甬穗文化馆”。
我们还看到,在偏远的滚马乡,有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捐资改造的“甬报希望小学”;在距离城区30多公里远最贫穷的良上乡和雪洞镇,卫生院的主楼上都镶嵌着“宁波市卫生局捐助”的字样。良上乡的自来水网也是由我市帮扶下,最新才完成改造的。
随行的三穗县扶贫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十年来,宁波人民对三穗县的帮扶已涉及到教育、卫生等多个领域,遍及苗乡侗寨的各个角落。宁波精神感染三穗人民
12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滚马乡政府所在地的“甬报希望小学”采访。校园内环境优美,干净整洁,一排三层高的联体教学楼矗立在山坡上,在周围低矮的苗寨民房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虽然学校已经放假,但仍有不少师生在宽敞的水泥操场上打羽毛球。
该校教导主任刘红军说,1997年,宁波日报捐资30万元对滚马小学进行改造,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他们把学校更名为“甬报希望小学”。这些年来,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和宁波市民的关心和帮扶下,原先比较落后的滚马小学进入了三穗县优秀小学的行列。在接受帮扶的同时,宁波人艰苦创业的精神也深深感染了全体师生。
在该校自然实验室,记者看到,桌子上除了试管和烧杯,还摆放着几个空罐头瓶和半截矿泉水瓶子。实验室辅导老师龙丽琼告诉记者,由于资金短缺,目前学校的自然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器材,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节省开支,他们便利用罐头瓶和矿泉水瓶子改造成圬物瓶和量筒。好好读书报答好心人
12日下午,记者一行驱车前往三穗民族高级中学高一学生肖梅家中采访。肖梅的父亲腿部有残疾,母亲身体也不是很好,姐弟俩读书的重担压得全家喘不过气来。从上学期开始,学校得知她的家庭状况后,牵线搭桥,肖梅同学与宁波市扶贫办结成了对子,每学期可以得到700元的资助,一直到她高中毕业。采访车行驶在途中,天空突降大雨,等我们的采访车到了她家所在的山坡上时,肖梅和她的父亲已经拿着雨伞,在滂沱大雨中等候迎接,令记者一行感动不已。
肖梅告诉记者,像她这样受到资助的学生,她们学校一共有几十人。如果没有这笔资助,这些人的生活将更加艰难。对于她来说,目前最大的任务就是好好读书,“我知道这样的机会是来之不易的,我只有好好学习才不辜负宁波好心人的期望。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考上大学,以此来报答宁波人民的培养。”放牛老太也知道宁波
前天下午,记者赶赴三穗县雪洞镇坚强三姐妹肖开珍家中采访。当我们的采访车在马路边停下来时,一名在附近放牛的老太太好奇地走了过来。“阿婆,你听说过宁波吗?”记者随意问道。“知道,知道。”老太太连连应答,显得很自豪,“您是从哪里听说的?”“我孙子对我说起过,他们班里很多学生都拿到了宁波资助的助学金,还说宁波给了我们这里很多帮助,真要好好谢谢你们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