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一中的校长指着身后的教学楼说:“这幢大楼也是朱英龙先生捐建的。”龚国荣
中国宁波网讯 昨天,我们采访小组已经结束了在贵州的采访,我的伙伴们今天已回到宁波,我则要留在贵州参加由《宁波晚报》举办的“如新助学之旅”活动。按照中国传统剧目高潮往往是在最后的惯例,我觉得此次采访活动的最后一篇新闻博客应该写一写一位可敬的宁波籍老人朱先生。
以前,我出宁波采访,听人说起宁波最多的便是北仑港和发达的经济,但这次行走在贵州黔西南和黔东南的乡间,听到关于宁波最多的是“宁波朱先生”。这位善良的宁波籍老人,在过去三年时间里,在贵州省的黔西南州、黔东南州共捐资助学数千万元,使无数的孩子坐进了明亮的教室,回到了久违的校园。在我们走过的每个贫困山村,都能听到苗族、侗族、布依族的老人讲起“宁波朱先生”,他们中许多人搞不清他的名字,但他们都知道他是一位祖籍宁波、并由宁波人带到贵州助学的台湾老人。
贵州老百姓所说的“宁波朱先生”就是台湾董氏基金会董事长、台湾家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台湾大学教授朱英龙先生。今年年近70岁的朱先生祖籍是我市的鄞州区高桥镇,他本人也出生在宁波,1947年,他随家人由大陆迁往台湾,他的父亲就是台湾化工巨子朱绣山先生。
朱氏父子的善举,始于10年前。1996年的清明节时,朱英龙先生陪父亲朱绣山先生回到家乡扫墓,他们抽空来到刚刚兴建的宁波大学参观。他们从学生的口中得知大家期盼能有一个学生活动场所,回到台湾后,他们便联系捐建了宁大锦绣活动中心。从此,朱氏父子助学的善举一发而不可收拾,宁大绣山工程楼、宁波市第一医院绣山综合医学楼、鄞州区望春初级中学教学楼与实验楼……短短几年时间,他们捐资的大楼一座座平地而起。朱氏父子的义举让家乡人民深受感动,1998年和2002年,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分别授予朱绣山和朱英龙父子“宁波市荣誉市民”称号。
2003年,在我市有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朱英龙先生来到了我市对口帮扶的贵州省黔东南和黔西南州。他看到这里孩子们在摇摇欲坠的危房里上课,有人还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大受震动,当即慷慨解囊。在过去的3年时间里,他在贵州捐助教育楼、学生宿舍512座,资助贫困生4800人,捐资金额达5000多万元,加上意向资金达1.3亿元。
我们这次采访过的县市扶贫干部都见过朱先生,每年,朱先生都要到贵州来两三次,查看已经建好的项目,确定新的捐建项目,为了能多看多了解情况,朱先生一天要赶五六所学校,一趟行程得在贵州呆上半个多月。在助学路上,朱先生还与当地政府“约法三章”:不受礼、不迎送、不请吃。前不久,朱先生在贵州考察助学项目时,得知黔西南地区的望谟县遭受到了水灾,当即捐资10万元。
朱英龙先生除了捐资家乡宁波和宁波对口帮扶的黔东南州、黔西南州以及贵州省的毕节地区外,还在陕西贫困地区捐资助学。目前,他在贵州、陕西和家乡宁波的公益事业捐赠总额已近2亿元人民币。
前天晚上,我们即将结束10天的贵州助学采访,抽空走上凯里街头,在凯里市最繁华的街区看到:上百把撑开的伞一字排开,每把伞的上面都放着一个家教广告,下面站着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他们绝大多数来自贵州贫困山区,想在暑假赚下一年的学费,看起来非常壮观。从他们的脸上,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叫自强不息。贵州的贫困学生在努力着,像朱英龙先生一样的热心人也努力着,一群努力的人让我看到了贵州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