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次推迟后,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当地时间4日下午2时38分(北京时间5日凌晨2时38分)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发射升空。
美国宇航局地面控制中心说,目前“发现”号航天飞机飞行正常,预定于6日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发现”号机组人员已经开始进入第一次睡眠时间,将在8小时后醒来。
由于这是美国首次在独立日发射载人航天飞机,4日的顺利发射为欢度国庆日的美国人展示了一次壮观的“焰火表演”。
成功发射宇航局长乐观成真
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4日天气晴朗,空中云量很少,打消了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以下简称“美国宇航局”)再次推迟发射“发现”号的疑虑。美国宇航局局长迈克尔·格里芬乐观地表示,美国人民将在独立日看到一场“壮观的焰火表演”。
下午2时38分,地面控制中心下达点火指令。“发现”号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冲上蓝天。两分钟后,“发现”号与火箭助推器成功分离。8分钟后,外部燃料箱也成功脱离。
地面控制中心不久后宣布,“发现”号已经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地面发射中心的工作人员鼓掌、相互拥抱,庆祝航天飞机顺利升空。
安全担忧6块可疑碎片脱落
美国宇航局航天飞机项目经理韦恩·黑尔说,发射升空3分钟后,监控发射过程的录像中可以看到4片小碎片从外挂燃料箱飞落。不过,当时“发现”号已经处于非常高的空间,并没有足够的气流将这些碎片加速推向“发现”号,因此不大可能造成机体损坏。
法新社美国宇航局官员的话说,发射过程中脱落的碎片多达6片,但判断这些碎片是否为机体泡沫绝热材料还为时尚早。宇航局官员预计,工作人员需要近一周时间才能最终确定“发现”号是否在发射过程中出现机体受损情况。宇航局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回放分析显示“发现”号外部燃料箱表现“非常出色”,人们“没有理由再为机组人员的生命担忧”。
继续前行6日对接国际空间站
从5日开始,“发现”号机组人员将对航天飞机机体外部实施一次检查,并准备在6日与国际空间站实现对接,向空间站输送设备等补给。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现”号机组中唯一一名非美国籍宇航员、来自欧洲航天局的德国籍宇航员托马斯·赖特尔将进驻国际空间站半年,从而使空间站中宇航员队伍自2003年以来第一次扩大到3人。
-专家访谈“发现”号承前启后
□新华社今日上午电
“时隔一年后‘发现’号航天飞机再赴太空,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中国空间技术研究专家庞之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庞之浩说,此次发射的最重要意义就是检验一年来“发现”号航天飞机安全性能改进工作的成果。去年7月“发现”号复飞时,脱落的大块隔热泡沫材料足以对其造成毁灭性损伤。此后,美国宇航局改进了一些重要部件的设计和制作工艺,其中最显著的变动是舍弃了覆盖燃料箱外电缆和增压管线的泡沫层。
宇航局安全主管和首席工程师认为,这些改进还不够彻底;而宇航局局长格里芬说改进工作已达标,主张尽早发射。庞之浩认为,航天飞机带着重大“分歧”升空的情况很罕见,所以此次发射风险较大。
庞之浩说:“尽早发射‘发现’号可能是美宇航局在空间站建设任务压力下作出的选择。”国际空间站迄今只建成了一半多,而且其总规模已经缩水,建设进程再拖延下去将影响空间站诸多计划的实施和航天飞机在2010年退役。
按照美国宇航局的计划,国际空间站如果要按期完成,美国每年要利用现存的3架航天飞机执行4次飞行任务,相当于美国拥有5架航天飞机时的年平均总飞行次数。
格里芬今年早些时候表示,国际空间站是美国航天的“国际责任”。而包括美国总统布什在内的决策者也指出,航天飞机是美国航天的象征,应该继续飞行。
-新闻链接“发现”号宇航员声音
□新华社今日上午电
面对有关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安全隐患的激烈争论,执行本次任务的7名宇航员备受关注。
“无论是训练还是飞行,每一天都在体验新鲜、乐趣,我们的工作与众不同。”
———指令长史蒂夫·林赛“当海军飞行员时我一直想,海洋和天空这倒是一个很不错的组合,没想到我的人生果真也这样走来。”
———飞行员马克·凯利“科学和飞行是最能吸引我的两样东西,而航天飞机是这两者最尖端的结合。所以,我非常非常兴奋能加入其中。”
———任务专家皮尔斯·塞勒斯“我第一重要的工作是做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在我的背后,家人百分之百支持我的工作。”
———任务专家迈克尔·福萨姆“滑雪和集邮是我的两大爱好,但训练基本上占去了我大部分时间。大多数的职业都是需要一些牺牲的,如果你热爱这个职业,牺牲相对就变得容易一些。”
———任务专家斯蒂芬妮·威尔逊“这一次真正要飞行,觉得以前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只有兴奋,没有害怕。”
———任务专家莉萨·诺瓦克“如果你能站在另一颗行星或者月球的表面,那感觉一定棒极了。太空探索总是要面临风险,但是与人类的获益相比,冒险是值得的。”
———任务专家托马斯·赖特尔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搭载7名宇航员的“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