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做医生的要努力学习,天天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唐锡尔2004年秋天,唐锡尔医师曾收治过一位看似平常的病人——病人在其他几家大医院检查,都诊断为脂肪肝;而病人自我感觉除上腹部胀闷不适外,无其他症状;B超复查为慢性肝病,胃镜检查、肝炎病毒指标测定等均未见异常,仅转氨酶中度升高。
这种情况下,作出“脂肪肝”的诊断,在大部分医师看来,并无疑义。但是唐锡尔医师凭着他几十年的工作经验,认为没这么简单。他本着对病人负责的宗旨,动员病人行肝脏穿刺作活组织检查。
病人怎么都无法理解——如果做出来没有其他什么病,不仅白吃苦,而且白花钱。但唐锡尔一次又一次地做病人的思想工作,反复说明:肝脏穿刺对诊断十分重要,虽为创伤性检查,但并不危险。他苦口婆心,终于获得了病人和家属的配合。肝脏穿刺检查的结果,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查确认为“分化良好、形态近似正常细胞的肝细胞癌”,使病人及时得到了治疗。
这样的故事,在病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并不是惟一。正是凭着对病人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态度,凭着自己扎实的医疗技术,他查明了不少被误诊为“肝硬化腹水”的淋巴瘤、结核性腹膜炎,发现了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的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先天性垂体功能减退等等,使病人及时获得明确诊断,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肝病实在太复杂,从甲肝、乙肝,再到丙肝、丁肝、戊肝,现在,还有几种可能的肝炎正在研究之中。”唐锡尔医师说,他比其他人更深切地感受到知识的珍贵,“做医生的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仅仅是临床医学,而且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医学学科,这样才能从病人千变万化的临床表现中鉴别出病情。” 40多年来,他一直在临床第一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撰写了30多篇论文,在全国、省级刊物上发表、交流。他还结合临床实践,带头开展了“乙型肝炎基因突变的研究”,“中医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等课题的研究。他主持的《乙型肝炎病毒变异株的检测和临床意义》课题,在2000年、2001年分别获得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二等奖。
唐锡尔的同事们透露,他是医院图书馆的常客,开会前几分钟,也要抓紧时间到图书馆借几本医学刊物看看。 “那些年,为了完成课题,每次做好肝穿刺,或是抽好血,我都风雨无阻地及时送到浙医一院传染病研究所进行检测研究。有人问我,你身体不很好,职称又到位,何必这么努力。我想无非说明两点,一是热爱专业,二是还有一点上进心。”唐锡尔说。
在唐锡尔看来,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带出一个业务精的团队,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所以,他从不放过每一个可以培养新人的机会:他时常利用大查房的机会,组织科内医生进行病例讨论和考试;科内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从不间断;他鼓励医务人钻研技术,积极撰写论文;每一次参加疑难病例讨论,他都事先仔细检查病人,亲自翻阅病例,掌握第一手资料;每一次查房,他总能结合病情,给下级医生讲授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