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调查显示,在贷款买房的人当中,54.1%的人月供占其收入的20%~50%,甚至有31.8%的人,月供占到了其收入的50%以上。(4月17日《中国青年报》)依据银监会前年发布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中“应将借款人住房贷款的月房产支出与收入比控制在50%以下(含50%)”的相关条款,这31.8%的贷款购房者已经超过“警戒线”,成为不堪重负的“房奴”;如果按照国际标准,我国“房奴”的队伍恐怕更大。
房价居高不下、一路攀升,早已超出一般人的收入水平,买房只能依靠银行贷款。被房子“套牢”实在不是明智的选择,过度负债的日子谁都难熬。不过,形成如此庞大的“房奴”队伍,却不能完全归咎于贷款者不量入为出,放贷的银行恐怕也有责任。
商业银行过度青睐不动产投资往往是金融危机的前奏,特别是对于房地产市场,各国商业银行的态度可谓爱恨交加:这既是资本回报率较高的优质市场,又是极易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危险地带。因为贷款者的债务负担越重,银行所承担的信用风险越大:“房奴”队伍的膨胀意味着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的积累,“房奴”被压垮之日也就是信用风险爆发之时,“房奴”失掉房子,而银行将背上一屁股不良资产———《商业银行房地产风险管理指引》直接约束的不是贷款者,而是发放贷款的商业银行;50%的“警戒线”乃是为银行所设。因此,对于房贷的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都应特别严格。然而,我们的许多商业银行贷前审查宽松,贷后管理缺位。
银行放贷过于宽松,购房者负债过于容易,这是“房奴”队伍急速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透过“房奴”背负的生活压力和日渐积累的金融风险,我们似乎看到了某些商业银行与房地产开发商的“合谋”。开发商和一些商业银行各得其乐:前者收获巨额利润,后者获得骄人业绩———至于银行资产是否存在风险、国家金融安全是否存在隐患,并没有得到那些放贷者的重视。
尽管有开发商一直高呼“为富人盖房子”,但事实好像并非如此。那些无资格买经济适用房又有能力贷款购房的“白领”应当算是“富人”了,可他们还是在不断高企的房价面前败下阵来。按照开发商的说法,除了等待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救济的低收入者外,“中产者”以上都是“购买自有产权房的主力群体”;而这些所谓的“主力群体”正在高房价的重压下加入“房奴”的行列。房贷已经成为银行消费信贷业务中最大的一块蛋糕,房价越高,贷款买房的人就越多,银行的贷款总额增长得越快、利息收益越多。
因此,每当房价飞快上涨的时候,我们都能找到“银行托市”的证据。
一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意识淡薄、贷款审查不严,是当前房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房价猛涨和房贷总量激增在成就开发商和一些商业银行的同时,不仅让贷款购房者承担了高负债之苦,还可能产生影响金融稳定和安全的外部效应。“房奴”队伍的膨胀是金融风险的预警信号,应当引起政府宏观调控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的重视。如果不能促使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严格贷款审批、提高贷款门槛,房价不可能下降、“房奴”不可能减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风险和隐患也就越来越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