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消息:4月17日,中国青年报刊文提出“房奴”这一概念:调查显示,逾三成房贷族月供占收入50%以上成为“房奴”。他们身上背着房子,在享受着高薪、白领、有房一族等诸多心理安慰的同时,也承受着“一天不工作,就会被世界抛弃”的精神重压,生活质量大为下降:不敢轻易换工作,不敢娱乐、旅游,害怕银行涨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时间好好享受生活。
就此,广大读者纷纷来稿发表看法。快评天下摘其中两文,一文作者为南京职员,一文作者为盐城某报编辑。相距甚远,却感同身受。
买房是美丽的错误
秦淮川(南京职员)
读了报道,我百感交集。我就是“房奴”的一员,去年11月买的房。拿到房产证的当天,我如释重负:我终于不需要再租房了,我终于迈进有房一族了。然而,月供2715元的房贷让我气喘吁吁,正像报道所述及的一样:承受着“一天不工作,就会被世界抛弃”的精神重压,不敢娱乐不敢生病,除了买书以外不敢高消费。个中酸辛不足为外人道也,至此我终于发现,我不是风光八面的房主,而是货真价实的“房奴”。
随着如期而至的每月还贷日,当初买房时的欣喜逐渐退却。我常常想,要是不买房,节省下来的钱足以使我的生活质量提升一个档次;要是不买房,节省下来的钱也足以让远游的我多一份孝敬父母的心意;要是不买房,我也势必活得更有尊严,不必承受许多原本不该有的精神重压。我拥有了房子,却失去了幸福;我得到了房子同时也得到了压力,这真是一种悖论。有时,我不免沉思:买房其实是一种美丽的错误,特别是对于像我这种收入水平的人而言。
但转念一想,要是不买房会怎么样呢?那就要持续租房。在南京不到两年,我已搬了三次家。没有自己的房子,以后孩子出生上学怎么办?
买了房子是“房奴”,不买房子是流浪一族。平衡两者之间的鸿沟,也许只能靠房价下跌。但是,寄希望于开发商降价是与虎谋皮,单纯的房市调控又有沦为“空调”的嫌疑。“我们养房,谁养父母?”不少“房奴”忧心忡忡。可是,又有谁能给出答案呢?
心怀感激的“房奴”
小石潭(盐城编辑)
坦诚相告,身为“房奴”的我,对房子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感激之情:
有了房子,学会了养生。夫妻两个都还房贷,一家五口(还有父母、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伙食自然要远离大鱼大肉,到小菜场淘些蔬菜。虽是粗茶淡饭,但想到养生报刊上推介这些食品,一下子有了亲近自然、贴紧健康的感觉,称得上是绿色消费。
有了房子,做起好男人。自打买了房,每一个收入都有固定用处,就不敢再有烟酒等不良嗜好,不敢再接额外应酬,免得回请。于是,一下班就回家,照应孩子学习,打理起家务活儿,没事不出门。
有了房子,懂得了敬业。买房贷款的数额,是按照当时在机关里工资收入确定的,每月到时就要还那么多,特别是开始几年较高。所以我警告自己:千万不能失业。在这种内在的强烈要求之下,任别人“下海”“上市”,我不敢想入非非,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
有了房子,学起了理财。买房留下的“窟窿”,终于使我这个不懂经济的人开始学习理财了:算计个人工资涨扣,关心银行利息调整,留意国际金融动态……把十多年房贷还结束,怀疑自己能成为“经济学家”。
有了房子,远离了奢逸。因为缺钱,不会出去旅游,避免跟人家争门票,破坏风景区资源;因为缺钱,不会铺张浪费,为节约型社会出力;因为缺钱,努力不生病,小病扛着拖着,以免加大社会的“看病难”问题……
所有这一切,都得归功于我的房子,虽然这只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