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乡村发现”处处不同凡响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3月14日 10:27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除了山峰的秀丽风光,沿途的村庄也是婀娜多姿,两天来,记者除了登山外,还一路采访了网岙村、岭下村、牌门村、嘉溪村———

  嘉溪庙前300多年树龄的古樟树。记者王增芳图

  网岙村:

  旅游开发尝到甜头

  网岙村坐落在北仑九峰山北麓,青山环抱,清澈的溪水穿村而过。平整的水泥村道两旁一幢幢修葺一新的楼房鳞次栉比。

  在九峰山景区门口,村民董龙根和几个年老的村民正在停车场忙着指挥旅客停车,有的则提着扫把和垃圾桶在打扫卫生。

  董龙根告诉记者,九峰山景区开发后,村里20多名大龄失地农民都被安排到景区里工作,像城里人一样每月都有工资领。他现在主要负责景区车辆管理,每个月有900多元。加上土地征用补偿,每月有1100多元,日子比以往舒适多了。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网岙村充分利用当地的山林资源来发展当地经济。据村主任蒋兴国介绍,2002年该村五小娘潭景点开发,一年多就实现赢利,目前客流量年均有10万人次,年收入可达200多万元。

  记者还了解到,九峰山现有两大特色项目:赏梅和大型烧烤场。烧烤场现有160个灶,能同时容纳千余人。网岙村计划同北仑旅游局合作在今年的7月份先投资200万元资金,对九峰山进行整体的深度开发,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和相关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岭下村:

  花木种植日子红火

  从九峰山瑞岩寺下山2公里,就是闻名全国的“花木之乡”柴桥街道岭下村。走进岭下村,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花木。

  在村委会办公室,几位村民正在与村干部商量花木销售情况。老会计林富华告诉记者,该村近1000户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植花木,不仅村里1600多亩土地全种了花木,许多村民还去外乡租地种植。其种植规模与柴桥花木老大河东村相当,是名副其实的“花木村”。

  李正军是该村最早种植花木的村民之一。他回忆说,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他开始种植花木,如今他的花木基地已由过去的1亩3分地,发展到五六十亩的“大林场”,两个儿子还在北仑城区开起了专业的花木养护和绿化公司。

  “我们花木生意能够越做越大,主要得益于政府对生态环保的重视。现在随着城市生态建设步伐的加快,公园、道路、景区处处都离不开绿化,花木的销量急剧上升,许多单位都是上门来采购,有时还供不应求呢。”

  生意好做了,村民的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都住上了三四层的小洋楼,一些年轻人纷纷在城区买房安家落户了。“花木是无价之宝,只要政策不变,生态环保的追求不变,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李正军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牌门村:

  垃圾分类比城里好

  无水生态公厕、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分类村内消化……记者经过太白山北麓1公里处的牌门村时,顿时被这里的生态环保吸引了。

  牌门村坐落在一片郁郁葱葱的花木地中,两条小河像绸缎一样缠绕在村庄的西北方,公园里落英缤纷,空气中弥漫着花与土的芬芳,而村中的水泥路面上却洁净得找不到一点垃圾。

  走进村庄,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黄色的木房子,这是我市唯一的无水生态公厕。每户村民的屋后都安装了一个形同自来水表的污水处理器。村庄四周路边都整齐地摆放着2个1米多高的分类垃圾回收桶,村庄西北角有一个长5米宽2米的垃圾消化池。

  “从去年开始,村里垃圾全部实现分类处理,目前70%的垃圾已实现村里消化,是我市农村循环经济树立的典范。”农村指导员周国伟兴奋地告诉记者。在周国伟的陪同下,记者敲开了村民孙阿姨的家门,在她家的围墙下并排摆放着2个红色的塑料桶。孙阿姨正在把刚从家中清理的香蕉皮和废旧塑料分别投进了两个垃圾桶内。

  “阿姨,你觉得这样做麻烦吗?”记者问。“习惯了就不麻烦!”孙阿姨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垃圾分类投放尽管复杂了些,但是能够换来更新鲜环保的环境,他们心里就高兴。

  周国伟说,现在全村家家户户都备有2个垃圾桶,村民们都能非常自觉地将家庭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分类收集后,其中一些塑料、金属等废品可直接回收利用,少数不可回收的有害垃圾则集中存放,而占全村垃圾总量70%以上的食物垃圾,则被送到村里垃圾消化池内,利用太阳能发酵,分解后形成的有机肥料可用于花木或农作物种植。

  “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村里节省资金10多万元。”周国伟介绍说,以前村里光垃圾清运费和填埋费每年就要六七万元,如今垃圾村里消化不仅可以节省这笔钱,每年产生的有机肥料也可获利两三万元呢。

  记者采访时,正好遇上市爱卫会的工作人员前往考察。“目前垃圾分类投放连我们城里人都很难做到,而牌门村的村民却做得很好,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推广。”市爱卫会一名工作人员感慨道。

  嘉溪村:

  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溪其嘉矣凤迎象送供慈庙,岩亦灵也龙光华容涌宝塔。”

  走进北仑大碶)的嘉溪村,仿佛置身于一座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嘉溪庙、古育王寺遗址、清澜桥、七佛潭、袈裟石等,一处处名胜古迹无不承载着一段凝重的历史。

  村口的嘉溪庙,古香古色,门房为悬山顶,面阔五开,长约25米,红墙黛瓦,上书“风调雨顺”四字,南檐下悬“嘉溪庙”金字匾。据村民介绍,该庙始建于元朝天顺元年,距今有近700年历史,是为纪念北宋大将军曹彬所建。

  嘉溪庙右侧有一棵古樟树,枝繁叶茂,胸围长约五六米,上面悬挂的“古树名木保护牌”上记载的树龄达300多年。相传古樟树是当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为民祈福亲手种植的。

  从嘉溪村往南500米,就是太白山麓的乌石岙。一段斑驳的古道绵延至山腰,古道两边的枯草有一人多高,右侧是一条小溪,潺潺的溪水嘀嘀嗒嗒地响个不停,仿佛是远古的马蹄声。

  穿过一座石桥,眼前豁然开朗,空旷的谷底出现了一垄垄整齐的茶树,四周长满了参天古木,地上到处是乱石碎瓦。茶垄尽头的山脚下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草丛中露出一截截断垣残壁,上面长满了青苔,村民王龙辉说,这就是古育王寺“河古塔院”遗址。

  在绿树掩映中,山冈上的高僧骨塔、石墓若隐若现,杂草从生的放生池赫然在目,“七佛潭”、“袈裟石”依稀可见,“千年古刹”佛国圣地的旧貌恍若眼前,令人肃然起敬。

  最引人注目的是涌现岩和瑞应亭。洁白的塔亭高高地耸立在悬崖边,气宇轩昂。

  由于古育王寺的佛教文化内涵深厚,历史影响深远,改革开放20多年来,每年慕名前来考察、寻迹、朝拜及游览的中外高僧、学者和游客络绎不绝。

  遗憾的是,古育王寺遗址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一些遗址甚至仍在遭受人为破坏。在古育王寺遗址前,有人竟随意搭起了一个木棚,大煞风景,而部分遗址则被村民夷为平地,开垦成茶场了。

  令人欣慰的是,记者从北仑大碶)街道宣传办获悉,嘉溪村嘉溪庙和古育王寺遗址等景点已纳入规划,开发后将与鄞州阿育王寺、天童寺等景点连成一条旅游经济带。

  本报记者诸新民实习生吴光裕

稿源: 中国宁波网综合  编辑: 张黎明
相关报道
少校队长最怕女兵崴脚———BOBO城队队长带兵记   2006-03-14
亲友短信一路送祝福   2006-03-14
队员感言:在山道中行进   2006-03-14
登上太白山   2006-03-14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中国工人在尼遭绑
戴芳芳的南极之旅
艺人吸食大麻案
宁波新闻事件盘点
2007高考中考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