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冯春鸣
“深入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按照做优外贸、做强外资、做大外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层次。”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宁波“十一五”对外开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围绕这一发展新思路,代表、委员们结合工作实际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促进对外开放更好、更快、更科学发展的新建议、新设想。
引进外资讲数量更重质量
“十一五”期间,全市争取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15亿美元。与去年全市利用外资规模相比,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这一发展目标几乎没什么增长,但在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上却提出了全面实施“选商选资,选优选强”招商策略的高要求。这一讲数量更重质量的发展思路得到了代表、委员们的认同。大家认为,利用外资应该对全市的产业升级、结构优化调整、增长方式转变起到示范性作用。王仁洲代表提出,我市的利用外资应向“长、高、宽、大”方向转变。要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通过产业链招商延长利用外资的产业链,为打造临港产业基地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服务。要进一步实施“以民引外”战略,政府应采取减免“以民引外”税费等适当政策,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引进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外资,促进民营经济的新一轮大提升。要拓宽利用外资领域,积极引进金融、保险、法律、咨询、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弥补城市发展的“软肋”,为宁波城市地位的提升与综合竞争力的增强服务。利用外资还要重点引进国外大企业,引进对地方经济贡献大的项目。
连续三年拿下全省招商引资“桂冠”,鄞州区利用外资的发展方向令人瞩目。来自鄞州的崔伟高代表建议,鄞州区要加快向城市化转型,必须调整利用外资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或分部、现代服务业机构落户新城区,同时要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和财政支持,加强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培训和引进,加快制订和完善规范服务业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为服务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引导外贸出口全方位创新
宁波是中国品牌之都,是国家级出口名牌最多的城市。但宁波的出口名牌在国际市场上仍缺少影响力,自主品牌出口比例很低。谈到这一话题时,代表、委员们认为,外贸出口产品创新较少、出口附加值低是关键因素,“十一五”期间宁波外贸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孔照庚代表说,宁波外贸出口应该从传统的“占领国际市场”向“引导国际市场”转变。前者意味着出口产品以低价取胜,赚取低廉的加工费,容易导致贸易磨擦、引发国外市场的贸易壁垒;而后者代表着创新产品,创造新的消费市场,赚取较高的出口附加值。他建议,出口企业应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的创新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标准,政府应在人才培训、畅通信息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多的帮助,并统筹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扶持政策。
“任何企业、任何产品都必须力求创新,否则难以在国际市场立足。”虽然利时集团的主打出口产品———塑料日用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但集团董事长、政协委员李立新对创新情有独钟。该集团去年在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超过了2000万元,产品的年更新率达到40%,自主品牌出口比例达20%,名列国内前茅。李立新认为,外贸出口要转变增长方式,应该进行全方位的创新,除了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以外,节约成本、减少能源消耗、发展自主品牌、拓展营销网络都是很好的创新之举。
形成“走出去”领先优势
当前宁波民营企业正处于“走出去”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经历了原始积累的初级阶段,另一方面,资源要素制约、国际贸易风险等“成长的烦恼”又困扰着民营企业。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和企业应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走出去”的领先优势。这是代表、委员们对发展“宁波人经济”的共识。维科集团最近尝到了“走出去”的甜头:通过零成本收购日本的知名纺织品牌、对日方先进技术资源的消化吸收,“维科”率先开发出了珊瑚绒系列产品、生态内衣等独创性产品,在国际市场一炮打响,订单纷至沓来。董事长、市人大代表何承命的看法是,“走出去”应步步为营,不能一蹴而就,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走出去”,实现产业的合理梯度布局,尤其是应注重“走出去”吸收境外的品牌、技术、人才资源,推进企业的自主创新。他希望政府能为已成功“走出去”的企业建立“绿色通道”,在外汇、人员进出等方面给予更多便利。
傅百奇委员则建议,政府应逐渐把GNP(国民生产总值)纳入经济考核指标,以促进“走出去”工作深入开展。政府要加快发展为企业提供境外投资信息的中介机构和信息网络,帮助企业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提高成功率。要尽快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贸易、金融、法律和财会专业知识的人才,积极引进留学海外的经营管理人才。建立以专向海外投资保险为核心的海外投资保障体系,分散企业海外投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