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专题 > 年度专题 > 06年宁波市十二届人大政协四次会议 > 代表之声 正文
我认为,我建议,我呼吁……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2月18日 08:45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昨日审议宁波发展五大内容55位代表真知灼见精彩纷呈

专题审议会会场。本报记者刘波图

  核心提示

  市“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着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法制宁波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科教强市建设文化大市等五方面作了重要阐述,昨天下午,代表们就这5个方面进行了专题审议,55位代表畅所欲言,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努力避免“城乡一样化”

  胡立辉代表认为建设新农村,规划是龙头。规划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避免“城乡一体化”演变成“城乡一样化”。陈洪代表建议新农村建设应避免一味追求空间集聚和规模效应。村庄迁并是新农村建设中最容易见成效,但又是最易造成偏差的环节。合理的迁并,应充分考虑村落特色、区位条件等因素,兼顾村民生产生活出行的便捷性。要避免历史文脉的割裂,加强对山体、河道、古树名木等人文自然环境的保护

  提升农产品品牌拓市场

  傅企平代表呼吁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他认为农村专业合作社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助于增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有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也有助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朱华锋代表则建议打响宁波的传统特色农产品品牌,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使农产品不断走出去。

  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

  丁泉云代表建议积极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加强和完善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农村劳动力登记、培训、就业等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提供农村劳动力就业供求信息。加强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教育,努力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唐海华代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社会化,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增加农村基础建设投入

  杨象轮代表建议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的投资建设机制。创新工作方法,研究制定运用财政资金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丁泉云代表呼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交通、基本农田、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用电、用水、交通条件。东南商报记者许光亚整理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必须依靠科技自主创新

  奕永庆代表表示,当前无论是解决经济快速发展与要素资源短缺的矛盾,还是从坚持可持续发展,使人民过上富裕、文明生活的要求,都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来自镇海的代表黄胜涛认为,我市经济要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增加新产品比例和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做大利润空间,政府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我市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来抓。

  企业应成为创新的主体

  镇海代表黄胜涛认为,要确立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居于主体地位的认识,企业代表了科技创新的市场需求方向,是科技创新的动力和目的;江北代表俞志华指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框架,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鄞州代表赵吉康表示,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要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重视和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增强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能力;宁海代表袁杰生认为,企业建立起不断追求技术进步的创新机制,进而将成为科技投入、科研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

  创造条件吸引大批人才

  鄞州代表赵吉康指出,人才是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的主体和资源,政府和企业要从根本上重视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宁海代表袁杰生认为,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政府要进一步创造有利条件吸引高科技人才和企业家,培育高素质人才,加强与大专院校的合作,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建立起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海曙代表林长春建议,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要加快引进一批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通行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的服务业人才。东南商报记者殷浩整理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推行清洁生产节约资源

  王宏缀代表认为,要破解环境污染这个“成长中的烦恼”,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是有效途径。他说,项目发展要建立工业入园、产业入区、集中治污、源头控制模式,逐步形成产业循环经济链与废物利用循环经济链,从而达到资源浪费最小化与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朱初雷代表则提出了推行清洁生产的具体对策措施。他认为我市应该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发挥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加大对清洁生产的行政支持力度。

  努力提高公众节水意识

  我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为7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只有全省的6成,水资源短缺将成为我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对此,李鹏代表建议,要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并适时推广节水诀窍和办法,组织公众参加节水、保护水资源活动。另外,要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价,对生活用水,在保障基本生活用水的基础上,对水价采用阶梯式定价,用量越大价格越高,迫使公众考虑水的重复利用,采用节水措施。

  不断创造最佳人居环境

  韩振富代表提出了4条改善生活环境的建议。首先实施包括引用水源保护、城镇生活污染整治、工业污染防治、海洋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碧水行动”,确保水环境安全和水域功能达标。其次,实施“蓝天行动”,重点控制二氧化碳和城市扬尘污染,控制燃煤及粉(烟)尘污染,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等。第三,抓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理以及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处置管理等。第四,实施“宁静行动”,抓好功能区噪声达标建设和安静小区建设,加强生产生活噪声污染监管。东南商报记者杨继学整理

  建设法治宁波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司法为民公正执法

  张金煜代表认为从“平安宁波”建设到“法治宁波”建设,这是执政思路和执政理念的重大调整,是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作为司法机关,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应当针对司法工作存在的司法不公、效率不高、权威不足等问题,狠抓落实。胡亚佩代表认为坚持司法为民,做到公正执法是司法机关在建设法治宁波,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要任务。

  尽快制订房屋出租办法

  赵文琪代表建议尽快启动立法程序或出台政府规章解决车棚出租问题,制订宁波市房屋出租租赁管理办法,对有关条文作出明确的定义,对违反规定的如何进行处罚,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房屋租赁管理中应履行哪些职责等方面作出规定。同时要利用税收的杠杆作用,依靠基层组织并给予相应奖励政策,加强对房屋出租税的征收。

  改革现有的村干部制度

  薛瑞芬代表认为我市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总体上,发展水平还不高,尚处于逐渐推进和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必须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民主法治意识;严格依法选举,保障村民民主权利;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村委会组织建设和适时修改完善法律法规。庄德章代表建议对村干部制度实行改革,将基层普法教育与民主法制的实践相结合,要加强乡镇(街道)对行政村的领导和指导,包括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等各方面工作。同时,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要把外来人员的参与规划进来。

  进一步扩大社保覆盖面

  宣裕吉代表认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要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要深度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广泛普及医疗保险制度、重点推行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及逐步推广生育保险。东南商报记者李臻整理

  推进科教强市建设文化大市

  文化品牌要体现原创性

  汪音音代表建议加大文化产业扶持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尽快制定出台宁波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谢志强代表认为打造文化品牌,要植根于宁波的水土,体现宁波特色,表现出宁波形象的内在品质。目前,我市还缺乏自己当代的名人名家,缺乏自己的精品力作。因此,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更要重视本地人才的扶植、培养和宣传。文化品牌要体现原创性。

  切实解决就医难看病贵

  陈绥贞代表认为要解决群众“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首先要增加卫生资源的供给,缓解供需矛盾。健全卫生服务体系,增强服务能力,强化社区卫生服务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技术服务等于一体的功能。构建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共享,互为补充的新型卫生院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医疗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体系。同时,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提高高等教育整体水平

  聂秋华代表呼吁切实把高等教育质量放到重要位置,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集中力量重点建设重点突破。增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宁波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促进学科结构优化。引进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提高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引进国外优质资源,推进高教国际化进程。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增强高校发展活力。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善高校办学条件。全市统筹协调发展,注重培育高校特色。

  鼓励企业兴办职业院校

  苏志刚代表认为打造宁波先进的制造业基地,急需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要努力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大投入,打造我市职业教育品牌。鼓励行业、企业兴办职业院校。蔡爱芳代表呼吁政府要构建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用合作机制。开设职教师资引进的“绿色通道”,吸引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充实到职教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实习实训基地的社会作用。东南商报记者毛信意整理

稿源: 中国宁波网综合  编辑: 张黎明
相关报道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中国工人在尼遭绑
戴芳芳的南极之旅
艺人吸食大麻案
宁波新闻事件盘点
2007高考中考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