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商报讯(记者周静)在昨日上午举行的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11位委员分别就市民关心的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民企创新、临港工业和生活垃圾生态化处理等方面作了建言献策,其中社会保障、教育文化两方面最令人关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和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光烈等市领导听取了委员们的专题发言。
社会保障
努力提高农业人口的参保率
徐铁峰常委在发言中指出,我市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全面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低龄人员和农村村民的缴费参保意识不强,农业人口的参保率远低于城镇职工等。他建议在增加财政社会保障投入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和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同时要扩大养老保险惠及面。
渔民养老保险可先行试点
我市为海洋渔业大市,2005年底,有13万余人从事渔业,但渔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明显滞后。周建民委员建议,可选择渔民有迫切需求、经济基础较好的重点渔业乡镇或县(市)区进行试点,采取多渠道筹资的办法,缴费由个人、集体、政府三方共同负担,应以个人为主,因为个人是最大受益者,村集体应视自身经济实力给予适当补助。各级政府不但要承担配套缴费资助的责任,而且应承担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风险的责任。市级财政补助资金应重点向渔民多、资助任务重的地区倾斜。
居家养老应建立投入机制
我市现有老龄人口80万,并且每年以2%~3%的速度递增。从2004年上半年起,我市在市区20余个社区试行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赵夏娟委员在发言中对这种方式作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如场地、设施不足,经费得不到保障等等,并据此提出了建议,如政府应建立持续增长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将社会化居家养老经费列入市、区、街道财政年度预算;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支持发展老龄服务事业,鼓励富人积极回馈社会;在福利彩票、慈善捐款、个人所得税增量中提取一定资金支持养老福利机构。
教育文化
大力扶持宁波所需的专业
截至去年底,我市有本科院校5所,高职院校8所,成人高校2所。教育层次和整体办学水平不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偏小,学科专业设置不太合理。师资队伍建设与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形式不太适应。就此,胡建勇委员在发言中建议,应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办学层次,调整专业结构,对适合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专业,加大扶持力度。
积极培养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短缺是宁波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车海平委员在发言中提到,尽管宁波市短期内可以靠强劲的经济增长和优厚的人才政策吸引到比别的地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但这决非长久之计,应从根本上解决高技能人才供需矛盾的问题,还必须靠自身的积极培养和充足的人才储备。应完善院校培养、企业培养和社会培养多渠道培养机制。同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也可以将现有的师资、培训经费、培训设施集中到技工学校,形成学校培养与企业实训相结合的技能教育培训体系。
进一步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
王佩珍委员认为,只有进一步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才能展示出宁波现代文明的崭新面貌。任何建设行为都应以不危及文化遗产及其原生环境为原则,政府部门特别是城建、规划、文化等部门应提高保护意识,根据创建文明城市要求,落实文化遗产保护“五纳入”(纳入当地经济和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她建议在城建维护费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维修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