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老百姓吃得更放心了,住房条件也不断改善,出行越来越方便,身边的环境越来越美好,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各种社会保障越来越完善……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变化。“十五”计划的实施,让人们深切感受到宁波这座魅力之城取得的建设成就之卓著。在我市“两会”即将召开之际,本报今日推出从市民生活看“十五”成就特别报道———“十个老百姓的‘十五’故事”。在老百姓的故事里,让我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妈妈在车站接高倩回家。记者刘波图
关键词缓解出行难
人物:
高倩
身份:
庄桥中学初二学生
高倩,一个很文静的女孩。记者见到她时,她正跟妈妈在345路公交始发站等车,准备坐车上学。“有了公交车以后,我上学方便多了。”小姑娘大方地告诉记者。
高倩家住在江北区庄桥街道西卫桥村,与镇海区接壤,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两年前,随着她考上庄桥中学读初中。庄桥中学离西卫桥村有4公里距离,她每天必须骑车上学。这让高倩没有少吃苦头,“那时,如果碰到刮风下雨的日子,我就只好走路上学了。”高倩说。有时早上天还是好好的,但放学的时候下起了大雨,她也只能硬着头皮骑车回家,回到家里浑身全湿了,还得了感冒。
2005年7月,原来从南站到庄桥的公交345路延伸到了西卫桥,并把终点站设在那里。现在她每天6时30分左右起床,吃过早饭后,步行500米左右到车站等车,到学校刚好上课,“比起原来安全方便多了,爸妈也不用操心了!”她告诉记者,跟她一道在庄桥中学读书的20多个同伴都没有骑车了,都是坐公交车上学。
-政策链接
2004年12月8日召开的全市“解难创优,爱心帮扶”动员大会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加强公共服务,切实为群众解决出行难问题。
优化调整公交线路是我市缓解出行难一连串组合举措的重要一环。去年共投入上亿元资金用于车辆更新、场站建设及城郊中巴车的公交化改造,优化调整公交线路33条,在市区核心区内运营时间至20时30分后的公交线路达到60条,运营至22时30分后的公交线路达到30条。
今年我市将积极推进公交优先,加快公交场站和专用道建设,优化公交线路布局,延长公交车晚间运行时间,新增公交线路5条、晚间运行线路6条。到2010年我市公交车辆将达到17标辆/万人,公交线网密度达到3公里/平方公里,城市交通实现“531”目标(即中心城区各区间出行50分钟内到达目的地,市三区30分钟内到达目的地,区内交通10分钟内到达目的地)。本报记者杨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