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俞懿晗实习生李双
中国宁波网讯 印度洋世纪大海啸给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印度、泰国等南亚受灾国留下了什么?约18.1万人丧生的死亡阴影,200万难民的流离失所,摧毁殆尽的沿岸经济,还有136亿美元的巨额援助……
或者,是伤痕未退的泰国旅游胜地,帐篷里勉强度日的斯里兰卡难民,步入和平进程的班达亚齐,风波迭起的泰米尔冲突……
2004年岁末席卷印度洋沿岸的海啸已届周年。当人们终于鼓起勇气,直视它所带来的“灾难遗产”时,却发现它给南亚地区留下了一串跌宕起伏的惊叹号。
不断涌入的全球援助将赤贫的南亚地区变成了“聚宝盆”,然而这些财富却无力改变海啸灾民的悲惨境遇。
重建给斯里兰卡和印尼两大冲突地区带来了和平契机,然而“泰米尔猛虎组织”和“亚齐自由运动”两大反政府武装却走上了继续抵抗与缴械求和这两条孑然相反的路途。
所谓祸福相依,灾难可以剥夺一些事物,也可以赐予另一些。如何继承海啸非比寻常的遗产?南亚各大灾区正在各自的泥泞中跋涉。
视角一:重建灾区亚齐灾民仍住帐篷
海啸的破坏力是巨大的,但它引发的国际回应也同样不容小觑。联合国在短短一个月内就筹集了9.77亿美元捐款,而且大部分都出于自发。私人援助机构的成绩同样显著,无国界医生组织甚至因为受到的捐款过多,不得不挪出一部分用于非洲粮食危机和巴基斯坦地震援助。
这次海啸中,几乎没有一个政府、组织或个人开出“空头支票”。联合国海啸救灾特使办公室公布的数据证实,至少70%海啸捐款都得到兑现,而与此相比,2003年伊朗大地震中的援助迄今却只实现10%。
一方面,重建取得的进展超过预期水平。南亚各国大多建起应对突发灾难的紧急预警机制,针对海啸建立的印度洋沿岸预警体系也有望在明年夏季完成。而在斯里兰卡,70%到85%的灾民都获得新的收入来源,半数以上的海边旅馆也恢复营业。
然而重建仍面临着巨大挑战。按照印尼政府对外宣布的重建计划,海啸重灾区亚齐必须在2007年前完成所有灾民的安置工作。不过在许多重建人员看来,这个时间表必定会大为延迟。目前在180万亚齐灾民中,仅有1/5获得了永久住房。国际移民组织曾表示,灾民暂居的避难所必须得到整修,以延长5到10年的使用期限。
重灾区的交通不便、资源紧缺都导致了重灾区的重建速度放缓。在印尼的亚齐、斯里兰卡的加勒等地区,建筑费、租房费都出现成倍增长,再加上新房源供不应求,这无疑形成了恶性循环。“驻扎”斯里兰卡的美国援助人员博斯凯特表示,在灾区重建房屋绝非“1+1=2的简单工程”,“重建需要时间,你不可能在所有建筑被冲走的地方,直接造起同样的房屋。”
视角二:重塑社会旅游开发拒绝灾民
负责亚齐重建的官员认为,这场灾难并不只是给他们带来建造新房的机会。“我们要把亚齐变成一个开放、进取、进步的社会,而不是与世隔绝、走不出过去阴影的灾区。”印尼政府专设的恢复与重建机构负责人昆托罗·芒库苏布罗托雄心勃勃地表示。
事实上,要还原亚齐过去的样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许多地方被水淹没,建筑设施完全消失,地契房契也被冲走,惨重伤亡还改变了当地社会的人口结构。亚齐一些原本人口繁多的村庄,如今却面临和其他幸存者“合并”的命运。由于大部分人都失去了房契或地产证明,他们怀疑自己能否得到政府合理、合法的安置。
“如果政府不让我回到海边的老家生活,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在海啸中失去房屋、丈夫和3个子女的亚齐妇女莫鲁丽焦躁地表示。对于6.7万至今仍生活在临时帐篷里的亚齐灾民来说,在失去亲人的打击之后,无法回归家园所带来的精神折磨无疑是雪上加霜。
同样的悲剧在斯里兰卡更为突出。加勒的灾民抱怨说,当地政府在沿岸100米处拦起了“隔离带”,禁止建造居民住宅,但却优先供给旅游开发商建造水上宾馆。这些世代居住在岸边的渔民,难道要因为一场海啸而沦为开发旅游经济的牺牲品?
据统计,南亚地区收到的海啸援助约为136亿美元,刷新了所有灾难援助的纪录。有了这笔巨额捐款,南亚的贫困国家终于有能力造起公路设施、新型住宅区,推进经济发展规划。但在这些举措的背后,却笼罩着重灾区居民被迫迁徙的阴影。金钱没能为灾民换来他们赖以为生的家园,反而使他们失去海边住地,这难道不是莫大的讽刺?
视角三:重返和平分离势力放下武器
短短一年的“后海啸时期”粉碎了当初许多“想当然”的预言,其中包括斯里兰卡和印尼的地区冲突。在斯里兰卡政府和泰米尔猛虎组织短暂而违心的“合作”之后,人们却意外看到“自由亚齐运动”回归印尼政府的决心。
与印尼政府“斗争”近30年的“自由亚齐运动”在海啸浩劫中宣告瓦解,在夺去15000人生命后,一项历史性的和平协议终于达成。目前武装分子上交了大部分武器,印尼政府也释放了1400多名该组织的囚犯。充足的国外援助有望保证3000多名“自由亚齐运动”游击队员重新融入社会生活。下一步的关键举措,就在于印尼政府能够依法赋予这些“回归者”参予竞选的政治权利。
在“自由亚齐运动”高级官员尤素福看来,他自身的经历就是海啸带来的奇迹。海啸发生后,尤素福乘乱逃出监狱,如今已成为该组织的发言人。“目前一切还不错。”尤素福对和平进程评论道。
或许亚齐人当真要感谢海啸带来了和平契机。这场灭顶之灾令对峙双方意识到,政治分歧不再是最重要的问题,而村毁人亡的悲剧也令亚齐领导人开始反思战争的可怕。再者,蜂拥而入的国际救援者也使得原本封闭的亚齐日渐开放。
尽管如此,数十载累积而成的敌意却无法在短时间内彻底消除。印尼官方对“缴械声明”仍持怀疑态度;而“自由亚齐运动”也迟迟不愿向政府提供人员名单。如果说海啸的灾难促使“自由亚齐运动”踏出和解的一步,那么和平进程的未来发展就将取决于双方的诚意。
视角四:重燃仇恨援助争端暗埋冲突
与亚齐相比,斯里兰卡政府和反政府武装“泰米尔猛虎组织”的“分分合合”更具戏剧性。
当凶猛潮水如海神怒吼般袭来时,彪悍的“猛虎组织”成员第一次感到了恐惧。对海啸的同仇敌忾,使得对峙20多年的斯里兰卡政府与“猛虎”暂时抛弃了种族、宗教仇恨。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泰米尔人还是僧伽罗人?海啸冲走了这些顾虑,人们惟一想到的就是“斯里兰卡”。
在这股短暂爱国热情的激发下,时任斯里兰卡总统的库马拉通加夫人力主与“猛虎组织”在重灾区共建海啸救灾和重建机制,并在6月份不顾执政联盟内的反对声音,与“猛虎组织”签署协议。
不料这股和平形势就在短短一个月后急剧逆转。斯里兰卡最高法院7月判定合作协议违反宪法,并暂缓执行。随即,外交部长卡迪尔加马尔惨遭刺杀,成为斯政府和“猛虎”重燃冲突的导火索。
此后,一系列事件使得和平希望日渐渺茫。强硬派代表拉贾帕克萨今年11月当选为新总统后,猛虎组织扬言,新政府必须意识到重燃战火的危险性。“假如战争爆发,猛虎将打击反对者、保护斯里兰卡人民。”
尽管乐观者认为,海啸的发生起码延迟了一场战争的爆发。但如今看来,停火协议已成一纸空文,斯里兰卡比任何时候都接近战争的边缘。
最令人们担心的是,重灾区的不安全局势严重阻挠了国际救援工作。频频发生的手榴弹和炸弹袭击使得救援小组裹足不前,也导致不少救援计划“流产”。“你不希望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被抓住。”联合国难民救援小组的官员解释道,“在那些地区展开工作的计划最终只能搁浅。”
“海啸给了我们一次忘记仇恨、重新开始的机会,但是我们浪费了机遇,选择继续斗争。”
一位在斯里兰卡从事志愿者工作的保险业人士扼腕叹息道,“我们曾经度过一个融合的黄金时期,在海啸发生之初,我们极少听到人们问,‘这是谁的尸体?’”
重建工作者已经感受到战争与和平的冲击。海啸造成了45.8万斯里兰卡人流离失所,20多年的战乱则造成34.1万人无家可归。一些国际援助机构希望能帮助“猛虎”组织所控地区的贫民安家,但却生怕挑起政府与“猛虎”在援助分配上的争端。面对手中难以分配的援助资金,红十字会成员也为此发愁。“现在的问题并不是资源缺乏。”红十字会的一位负责人沙纳汗欲言又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