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艾滋病人,许多人都会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有些还避而远之。但是,医护人员根本无法回避,他们最初也会有恐惧,可天使的责任感需要他们放下恐惧,用爱心去感召病人,让病人感受到他们并没有被抛弃。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市传染病医院四病区。表面上看,这里与其他病区没什么两样,但医护人员心里很清楚,这里是医院收治除肝炎病人以外的各种突发性传染病人的病区。非典期间,这里负责收治非典疑似病人,平时艾滋病患者也是送到这里治疗。从几年前这里收治了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该病区已收治了近20例艾滋病患者。
接触后其实也没什么可怕的
已有20多年护士生涯的徐护士回忆起医院收治第一例艾滋病人的情景时,至今还记忆犹新。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那天下午,她们正在值班,突然接到通知,医院来了艾滋病患者,需要马上进入隔离病房抢救。说不怕,那是骗人的,尽管她们平时已学习了很多防护知识,但心里依然忐忑不安。她们身穿隔离衣,头戴防护镜,脚穿皮靴,戴着手套,俨然一个太空人。两个多小时后,她们走出隔离病房,心里平静了很多。第一次与艾滋病患者面对面接触,感觉到其实也没那么可怕。
随着收治的艾滋病患者逐渐增多,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的了解也不断增加。如今,除非病人有肺部感染,她们进入隔离病房时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要穿隔离衣了。每个医护人员心里都很清楚,与艾滋病患者如此近距离接触肯定有风险,但只要操作小心就不会出现意外。
把他们当普通病人看待
几乎每一个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都很脆弱,对生活悲观失望。经过几年探索,传染病医院的医护人员已摸索出了一套化解患者心里疙瘩的秘方,那就是多与病人交流,拿他们当普通病人看待。今年年初,他们病区收治了一名艾滋病患者,当时该患者只有30多公斤重,骨瘦如柴,而且因为头部感染又导致了偏瘫。该患者整日沉默寡言,对医护务人员怀有一种敌对情绪。医护人员没有抛弃他,多次进入隔离病房后就坐在他的病床边与他拉家常。时间久了,该患者终于被感化,他向医护人员吐出心里话:自被确诊艾滋病后,周围的人就像躲瘟神一样躲着他,没想到医护人员一点不“怕”他。从那以后,他积极配合治疗,两个多月后,他的体重增加了5公斤多,偏瘫症状也明显好转。出院之前,该患者向医护人员保证,出去以后定会遵守社会公德,处处小心,如果感觉身体不好就立即上医院治疗。
今年4月份的一天下午,该病区又收治了一例从我市一家医院转诊过来的男性艾滋病患者。当时该患者已经出现呼吸衰竭,没有家属陪同。医护人员几分钟之内各就各位,进入了隔离病房。经过抢救,患者醒了过来,但大小便失禁,而且每半个小时就要给他吸一次痰。医护人员给予全力护理,直到该患者一个星期后去世。本报记者程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