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指出:要“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这就把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作为一个突出问题提了出来,明确了“十一五”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目标,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是三个既相互联系又不完全相同的范畴。综合国力指的是一个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和社会事业等方面所拥有的实力;国际竞争力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占据国际市场或战胜竞争对手的能力;抗风险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抵御来自各个领域可能发生的危险的能力。一般而言,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也会增强;国际竞争力增强了,综合国力和抗风险能力也会提高。抗风险能力的提高,有赖于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但是,具有一定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未必就具有相应的抗风险能力。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不久前美国的飓风灾害,均证明了这一点。
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这是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基本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但也应该看到,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比较低,而且发展不平衡。世界范围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发达国家掌握着绝大多数核心技术。特别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标志的新的产业革命的到来,既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又带来巨大的现实挑战。如果我们不能把握机遇、迎头赶上,就会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有可能陷入被动的局面。
二要着力自主创新。这是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关键。正如《建议》所指出的,要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长期持续发展,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自主创新能力包括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着力自主创新,就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构架;就要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大力开发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支持开发重大产业技术,制定重要技术标准;就要形成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体制,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就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优化自主创新的环境。
三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这是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保障。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体制改革和机制完善所激发出来的巨大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改革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必须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体制性障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护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要努力营造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这是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基础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离不开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只有构建稳定而良好的国内外环境,才能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人民日报》(2005年11月25日第九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