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主导作用,应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发挥好主体作用。当前,我国企业的外延粗放型增长特征依然十分明显。为了更好地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国有企业应更新发展思路,强化资源节约意识;调整资产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技术进步,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发展循环经济,增强资源利用能力;实行过程控制,提升资源管理水平。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决定了它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发挥主体作用。
--------------------------------------------------------------------------------
建设节约型社会:国有企业责无旁贷
国有企业是实施资源节约型战略的主要力量。当前,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为了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实施资源节约型战略,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资源节约型战略,政府是主导,市场是基础,制度是保证,企业是主体。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与主导作用,决定了国有企业必然是实施资源节约型战略的主要力量。作为国有特大型能源企业,华电集团将资源节约纳入公司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的节煤、节水、节油、节电等资源节约目标。
国有企业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的坚实基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追求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加大了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力度,使国有资本更多地集中于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进一步增强了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和主导作用。这也决定了国有企业必须担当起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坚实基础的大任。而且,国有企业的广大职工是我们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力军。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国有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国有企业是创立和实践资源节约型文化的关键角色。没有文化的自觉,就没有行动的自觉。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创立资源节约型文化与之相适应,需要合理的价值目标来指引和科学的理念作支撑。但是,目前资源节约型文化还未建立起来,许多不科学、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阻碍。国有企业是社会财富和社会文化的重要创造者,也是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重要领域。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它对于整个社会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辐射作用。国有企业有责任在建设资源节约型文化的过程中扮演更为关键的角色。正因为如此,华电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特别提出了“精细管理,效率优先”的经营理念,体现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建设节约型社会:国有企业任重道远
近年来,随着深化企业改革、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深入开展,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初步实现了健康发展,整体上正向着资源节约型的方向转变,但外延粗放型增长特征依然十分明显,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资产布局不尽合理。从总体来看,我国国有经济仍然存在投资面过宽、线长点散,布局不合理、轻重不协调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非优化配置,制约了国有企业总体效益的提高。虽然我国工业的整体水平近年来有了很大提高,但传统产业、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产业仍占很大比重,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规模效益无法发挥。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涌现出来,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逐渐增多。但与国外大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的国有企业不仅在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方面有较大差距,而且在盈利能力、创新能力、体制机制等方面差距更大。企业规模小,导致规模效益无法发挥。
资源消耗仍然偏高。据资料,目前我国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都比世界先进水平高出40%以上。
技术障碍亟待跨越。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企业工艺和技术装备落后是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大型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城市垃圾资源化、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等重要领域的关键产品还没有自己的制造技术,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装备水平也亟待提高。
循环经济发展滞后。近年来,我国的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1/3、铜产量的1/2、纸制品的1/3来自循环使用,一些发达国家在十几个产业的生产中已经实现水资源消耗的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而目前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仅为33%,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仅为55%,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仅为30%,分别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个、25个和20个百分点。我国资源回收率比较低,综合利用率不高,每年都有大量的可以利用或再生利用的资源成了废弃物。
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由于技术水平落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我国生态破坏趋势逐渐加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据测算,环境污染使我国的发展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7%,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到GDP的15%。
建设节约型社会:国有企业大有可为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具有关键性作用,也具有广阔空间,可以大有作为。国有企业应放眼长远、狠抓当前,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部署和要求具体落实到企业活动的全过程。
更新发展思路,强化资源节约意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不断强化广大职工的资源节约意识。在想问题、作决策时,一定要把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作为衡量取舍的标准,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扩张、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增长指标,忽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倾向;坚决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全面转变增长方式,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品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
调整资产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就国有经济整体而言,应合理调整资产结构和产品结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低耗能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坚决制止高耗能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加大高能效产品制造、节能设备与技术以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煤技术等领域的投资。加快现有高耗能、高耗水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低消耗、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产品。电力企业在坚持电力适度超前发展、不断提高电气化水平的同时,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优化发展煤电、积极开发水电、加快发展核电、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方针,在发展中加快调整结构,在调整结构中促进可持续发展。
推进技术进步,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先进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广度和精度,从而降低资源消耗的强度。因此,应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限制和加速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装备,对一些严重耗能、污染度高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强制淘汰;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资源节约设备和技术。
发展循环经济,增强资源利用能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其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的核心是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近年来,电力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以华电系统的发电企业为例,其工业“三废”达到了按标准排放,许多企业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特别是华电国际十里泉电厂、华电能源哈尔滨电厂分别在利用秸秆和垃圾发电方面迈出了可喜步伐,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实行过程控制,提升资源管理水平。企业管理水平是决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提升资源管理水平的关键在于,在管理方式上改变过去“末端管理”的做法,采用“过程控制”。在这方面,国有企业大有潜力可挖。例如,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国内电力企业在运营成本、工程造价、供电煤耗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经营管理还比较粗放,整个行业的效率还比较低。华电集团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在项目的规划建设上,从集团公司《火电工程设计导则》的制订和实施入手,从源头上控制项目的工程造价,比照“大火规”同样的项目可节约造价5%—8%;在生产运营管理上,在全系统开展精细化管理活动,大力实施改善营运、降本增效、降低消耗等工作。
(作者为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人民日报》(2005年11月16日第九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