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专题 正文
真情铸就的丰碑
———记海曙区残联副理事长、共产党员王延勤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10月26日 20:34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王延勤同志遗像。

  含泪送别王延勤。(记者丁安摄)

  本报记者唐慧卿董小军蒋炜宁卢磊陈敏胡宁军

  2月24日清晨,宁波市殡仪馆。

  初春的雨丝洒在人们的脸上,冰冷冰冷的。

  肢残人拄着拐杖、坐着轮椅来了;盲人、聋哑人相互搀扶着来了;智残人在家人的陪伴下来了……海曙、江东、江北、鄞州的300多位残疾人自发赶来送别自己的亲人———海曙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王延勤。

  王延勤的大幅照片挂在灵堂的中央。这位52岁的共产党员,4天前因患胆囊癌医治无效去世。此时,他的遗体静静地躺在鲜花丛中。“给老王盖上党旗吧。”一位残疾人轻声恳求道,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发出了同样的请求,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期待。深受感动的工作人员把一面鲜红的党旗盖在了他的遗体上。盲人周伟民说:“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盖党旗,他配!”

  肢残人张佩珠刚做完手术,身上打着两根30厘米长的钢钉,稍动一下全身疼痛,但她不顾医生的劝阻,一路颠簸赶来了。“这是我向王大哥表达谢意的最后一次机会。不来,我会后悔一辈子的。”坐在轮椅上的张佩珠说这话时,早已泣不成声。

  小儿麻痹症患者王靖波在王延勤的遗体前长跪不起,她把母亲连夜赶做的100多朵小白花献给了自己敬爱的王大哥,哭念着父亲用手机发来的挽联:“延日月光辉,千古永垂;勤为民服务,百世流芳。”

  “我们不能忘记您憨厚地向我们笑着,不能忘记您戴着遮阳帽,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向我们驰来。”残疾人代表董幼菊这篇名叫《心中的悲歌》的悼词让每一个人都泪雨纷飞。“……我们看到了您为我们倾注的那一片片心血,那一缕缕深情,那一种视残疾人的利益为自己最高利益的高风亮节。我们多么想对您说,理事长啊,您为什么这么早就离开了我们?您真的不会回来了吗?”王延勤有“三件宝”:一本联系残疾人的通讯录,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一本从不离身的工作笔记。带着它们,王延勤想方设法为残疾人排忧解难,送去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在他的带领下,海曙区残联连续3年获得市级以上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摘自王延勤工作笔记(编号04709)扉页

  王延勤去世后,人们在他的办公室里,发现了他从1992年开始记录的30本工作笔记。每本笔记本都用时间作了编号。王延勤的妻子赵保枝翻着这些笔记本,泪流满面:“老王1989年从部队转业,无论是当区民政局局长助理,还是当区残联副理事长,一直与残疾人打交道。他总是说,民政工作上为国家分忧,下为百姓解难。他把残疾人的事看得比什么都重。”

  打开这些笔记本,里面记载着残疾人工作的总体思路,建立残疾人就业、康复、救济等长效机制的探索,残疾人各种活动的具体安排……

  笔记本上更多记着的是区里困难群众的情况。哪些残疾人家里碰到了难事儿,哪些残疾人急着要找工作,敬老院有哪些老人需要慰问,儿童福利院有哪些孩子要去看望……这些琐事,王延勤都一一记录在本子里。

  在编号为2001420笔记本的最后一页,王延勤把残疾人家庭面临的困难归纳为三怕:一怕医生(看病),二怕先生(读书),三怕后生(成家立业)。这是他对群众的困难深入了解的结果。他在一份工作总结上写道:解决残疾人困难的关键是劳动就业,残疾人工作要变“输血”为“造血”。

  宁波市残联每年要举办一次残疾人就业洽谈会。每次洽谈会前,王延勤都要一家一家地给企业打电话,请求他们为残疾人提供岗位。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三次还不行,就直接上门。残疾人董幼菊说:“真不知道有多少岗位是理事长帮我们求来的。”

  为了安排好残疾人参加洽谈会,王延勤连他们的行走路线都考虑到了。哪个社区的残疾人坐哪路车到哪站下,他都要详细安排;对不能坐公交车来的,他安排工作人员去接;聋哑人交流不便,他让懂手语的工作人员陪同前往;天气炎热,他就准备好矿泉水和小毛巾。

  很多残疾人都不会忘记,身体肥胖的王延勤吃力地骑着那辆28寸的破旧自行车,一次又一次地上门,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一次又一次奔波于各个部门,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海曙区分管残联工作的副区长许义平说,去年,全区在劳动年龄段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92%,所有提出康复要求的残疾人都得到了康复治疗,2003年,区里被中国残联授予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称号。这些都是与王延勤的工作分不开的。

  去年春节前,王延勤骑自行车去开会,在路上摔了一跤。晚上,他去医院,医生拿着片子说:“你是干什么工作的?你的膝盖骨磨损得太厉害了。要少走路,自行车就不要骑了。”谁也说不清,他骑着那辆车跑了多少路,办了多少事,只知道那辆车被卖掉时,人家只肯给5元钱。

  王延勤的包里有一本通讯录,整整37页几乎全是残疾人的联系电话,在一些名字旁边还注着他们的家庭情况。尹江岸社区的李书记说,社区143个残疾人,王延勤叫得出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哪家的孩子该上中学了,哪家的子女要结婚了,他也了如指掌。

  王延勤经常对找他的残疾人说:“记下我的手机号码,有事就打我电话。”他的手机24小时开着,一天要接二三十个电话。只要是残疾人打来的,聊多久他都不心疼。难怪他的手机费每月都在500元以上。

  残疾人王靖波失业、失恋了,是王延勤一次又一次打来电话鼓励和安慰她,使她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最后自学成才;

  闻裕顺福利院的一位残疾老人半夜生病了,他先想到的是给王延勤打电话;

  小雨点聋儿语训部要搬家了,是王延勤打电话请来了一个班的武警战士,帮助学校搬迁……

  去年9月,海曙区成立了聋人协会,准备建一个俱乐部。有一段时间,他每天晚上都与协会主席葛成国商量工作。因为葛成国不能说话,没法打电话,两人便通过短信联系,有时一次就要发几十条短信。

  两个月后,聋人俱乐部的房子终于落实了,王延勤带着区残联的工作人员买来椅子、桌子、电视机等用品,并亲手一件一件安放好。而此时,他已经病得很重了。

  葛成国在与记者书面交谈时,边流泪边写下这样一段话:“俱乐部的房子和设施是王理事长千方百计为我们聋人争取来的,这也是他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项工作,他是一位好党员,是我们残疾人的贴心人。”

  在王延勤的心里,残疾人的事无论多小都是大事,自己的事无论多大都是小事。儿子王宁对他说:“你爱我不如爱你的残疾人!”王延勤在笔记本上写道:“我是党的残联干部,只有勤勤恳恳地为残疾人工作,为党工作,才对得住我的这份工作和拿到的这份工资。”

  “残联是个特殊的组织,要有特殊的思想基础和感情。”———摘自王延勤工作笔记(编号2000728)扉页

  王延勤见人总是笑呵呵的,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慈眉善目,对困难群众特别有感情。妻子赵保枝说,这么多年冬天,她都要给丈夫不断地买手套,“但总是给他买手套,不见他戴手套”。原来,只要在路上看到冷得发抖的流浪汉,王延勤就会停下自行车,把手套送给他们。他常说,能给他们一丝温暖也是好的。一次,他在街头遇上一对祖孙,浑身又臭又脏,周围人都绕道避走,王延勤走过去,一把抱起孩子,将他们带回残联安置。

  对残疾人,王延勤更是把他们当成至亲。为与聋哑人交流,他走进课堂,跟着老师学习手语;他带着残疾人参加市运动会,把自己的房间让给残疾人,光着膀子睡在连电扇也没有的会议室里;他在冬天的雨夜爬上重残病人刘竹人家的屋顶,帮他盖雨棚;他顶着烈日骑着自行车,为小儿麻痹症患者崔娜琪入学奔走;单位里发东西,他很少往家里拿,哪怕只发一瓶食用油,他也想着哪个残疾人家里有困难,先给他送去……

  说起两年前开按摩院的事,盲人周伟民就会情不自禁地流泪。那是2003年3月,他在西湾路租了房子,借了资金准备开业。月底,王延勤骑车来看装修的情况。当看到3间房里只有一个空调时,他就对周伟民说,空调一定得装,要不天气一热,会影响生意。但周伟民很为难,因为他实在没有钱了。没想到,第二天王延勤竟把自己家的空调拆下送了过来。他对周伟民说:“我儿子不在家,一时也用不上,你这里要紧。”

  按摩院开张时正逢非典疫情。一个月下来,只做了几百元的生意,而3位盲人按摩师每人工资就要800元。王延勤又骑车来看他了。当时他口袋里揣着刚领到的1970元工资,听说周伟民的困难后,放下1900元钱就走了。周伟民说:“我的眼前是黑暗的,但那时我的心里一片光明。”

  1999年,王延勤买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房改房。由于房子在江东区,上下班不方便,夫妻俩决定把它卖掉。房产中介公司估价14万元,可是王延勤才卖了11万元。过了很久,他妻子才知道,买房的是一个智残人家庭,说手头只有11万元钱。王延勤新买的房子在铁路边,每次火车开过,隆隆的声音就在耳边回响。买它,是因为价格便宜。为了买这套房子,夫妻俩用完了所有的积蓄,贷款8万元,至今还有3万元没有还。装修的时候,他们不得不每个月领到一笔工资,才去买一批材料。

  王延勤为残疾人的就业谋生绞尽了脑汁,为无数个残疾人找到了工作,可他从来没有为自己儿子的工作出过力。现在,26岁的王宁还是私营企业的临时工。

  两年前,当汽车兵的王宁从部队退伍,别人都说他不用为工作发愁,父亲认识的人多,办法多。正好,海曙区残联买了车,也需要司机。但王延勤始终不开这个口。慢慢地,王宁明白了:父亲是不会帮自己这个忙的。好强的他只好自己翻报纸找工作。那天,王宁终于找到了一个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王延勤仍然很高兴。晚上,他难得准时下班,许久没有一起吃饭的父子俩坐到了一起。王延勤和儿子开玩笑,说要签订“父子协议”:让儿子彻底自食其力。王宁笑着说:“你爱我不如爱你的残疾人!”

  王延勤欠的又何止是儿子的情。他的几个兄弟姐妹在老家河南,这些年来,因为工作忙碌,即使是在春节期间,也天天忙着看望贫困户和残疾人家庭,很少有机会回老家看望亲人。为此,他心里总有一分深深的内疚。

  今年正月初一,已经预感到自己来日无多的王延勤从病痛中醒来。这天正好是他母亲的6周年忌日。他对一直陪在身边的儿子说:“你先去睡吧,我想会儿你爷爷、奶奶。”王宁在一旁迷糊了一会醒来,听到父亲蒙在被子里低声的抽泣。

  过了一会儿,王延勤流着泪对王宁说:“这几年,我为很多老人送过终,但你爷爷、奶奶去世,我连最后一句话都没能说上。”他平静了一下,拉着儿子的手又说:“当年我参军的时候,你爷爷也是这样拉着我的手说,不管到什么地方,都要记住自己是农民的儿子。这么多年来,我都忘不了你爷爷的叮嘱。现在,我可以安心地去见他老人家了。”王宁的泪水夺眶而出:“爸爸,我过去老怨你对我关心太少,现在我懂了。”

  对残疾人,王延勤有着太多的牵挂。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他依然为残疾人牵肠挂肚,忘我工作。一位居委会主任说:“你对谁都好,就是对自己不好。”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人们的爱戴。在他去世后,残疾人用他们朴素而特有的方式表达对这位普通党员干部的无比崇敬

  “民政工作社会化,直接联系千万家,多为人民办实事,社会稳定责任大。”———摘自王延勤工作笔记(编号2001420)扉页

  王延勤的工作日历中没有节假日,他不是在单位工作,就是和妻子一家又一家地到残疾人家里探望。平时,早上6时左右,他就从家里出发,15分钟后到单位。他明白:来找自己的残疾人太多,必须趁上班前一两个小时抓紧处理工作,然后腾出时间来接待残疾人。

  去年年初的一天,残疾人徐约益一早来到他的办公室,看到他趴在办公桌上,脸色苍白,还流着鼻血。徐约益当时就慌了:“理事长,你得马上去看病啊。”王延勤笑了一下:“我吃得下睡得着,会有什么病?”他还“命令”徐约益保密,以免“影响工作”。

  去年7月,他的病情日渐严重,双腿出现浮肿。此时,正逢社区残协换届,本想去医院检查身体的王延勤又把这事搁下了。7月中旬,区残联对新上任的社区残协理事长进行集中培训。王延勤为大家讲课,讲着讲着,突然,鼻血像自来水一样涌出来。他像没事似地拿小毛巾一擦,又继续讲开了。

  在妻子的劝说下,王延勤终于去医院做了检查。当时医院的检查结果是胆囊息肉,需要立即开刀。王延勤一听,放下心来:“等我有空,抽个双休日来开个刀,星期一就能上班了。”

  但这个双休日始终没有到来:8月,9月,10月,11月,王延勤都是在紧张的工作中度过的。

  12月1日,海曙区聋人俱乐部正式落成,这是他千方百计努力的结果。

  12月2日,他组织一部分肢残人举办了一场钓鱼比赛。

  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他又领着区里的残疾人到雅戈尔动物园参观。这时,他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脸是灰色的。

  12月24日,正在外地考察残疾人工作的王延勤被查出肝内腹水。第二天,他回到宁波,住进了医院,被确诊为胆囊癌。从此,他再也没有踏进过他熟悉的办公室。

  即使在病床上,王延勤始终没有忘记工作。他的床头放着手机和那本通讯录。一有空,他就给残疾人打电话,询问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

  去年农历十二月廿八日,家家户户都忙着迎接新年。这天晚上,病重的王延勤颤抖着手,拨通了区肢残人协会主席崔永宁的电话:“我想起一件事,你一定要办好,千万别忘了。”知道他病情的崔永宁要他安心休息,别再操心工作上的事了。王延勤说,刚装修好的协会办公室一定要建标准的无障碍通道。他又反复叮嘱:“办公室内要修建一个卫生间,一定要带扶手,残疾人使用起来方便。”崔永宁听到这里,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手里拿着话筒,心里在喊:理事长啊,你的日子已经不多,还那么惦记着我们残疾人,那么惦记着一个小小的卫生间!

  王延勤去世后第四天,区残联工作人员打开了他的办公室。在他用过的文件夹里,有一份他手写的“海曙区残联2005年主要工作及完成时间与责任人”表格,上面清清楚楚地罗列着今年计划要做的20项工作。在这个小小的办公室里,没有一样值钱的东西。人们在他的柜子里找到了他儿子的“城镇退役士兵双向选择表”和一个写有“外甥推荐材料”的信封。这是王延勤留下的最后的“纪念品”。

  人民在他的心中有多重,他在人民的心中就有多重。

  在王延勤住院的日子里,每天都有几十位残疾人拄着拐杖、摇着轮椅来看望他,他们称他为“大哥”。一天,一位失去双腿的残疾人来看他,王延勤的侄儿把他抱到病床前。这位残疾人一见王延勤,就和他抱在一起失声痛哭。更多的残疾人担心影响他休息,到了医院后偷偷地从门缝里看上一眼,流着泪为他们敬爱的理事长祈祷。

  2月20日,王延勤去世后,他的灵柩摆在三市养怡院内。连续3天,每晚都有近百位残疾人整夜为他守灵。500多个花圈层层叠叠,摆满了楼上楼下所有的过道。

  前来悼念的残疾人络绎不绝:重残的刘竹人还没到王延勤遗体旁,就从轮椅上扑下来,哭着爬到他的遗体前,拜了又拜;一位智残人在父母亲的陪同下,一路哭喊着“恩人,恩人”,向王延勤道别;许多残疾人一进灵堂,就失声痛哭,在他遗体前长跪不起……

  在他遗体火化后的第二天,20多位聋人聚集在一起,追思他们的理事长。长时间,他们站在王延勤的遗像前,任泪水默默地流淌。

  专程从河南赶来的王延勤的姐夫魏永县,亲身感受到残疾人对王延勤的深情,为亲人感到无比骄傲。他站在王延勤墓前说:“老弟,你安心合眼。我回去告诉村里人,你没给俺老家人丢脸!”

  省残联副理事长张奋勇专程从杭州赶来参加王延勤的遗体告别仪式。他说:“王延勤关心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个好同志!”

  一个灿烂的灵魂带着他的眷恋远去了。在他身后,留下的是对人民群众的一片真情,就像火焰一样燃烧,照亮了无数人的前行之路。

  工作简历

  1969.12-1973.06南京军区守备22团3营战士、副班长、班长

  1973.06-1976.05南京军区守备22团司令部通信股干部

  1976.05-1979.08宁波军分区司令部通信科干部

  1979.08-1983.11宁波军分区独立连副连长

  1983.11-1987.08武警宁波市支队三中队政治指导员

  1987.08-1989.10武警宁波支队后勤处副营职助理员

  1989.10-1990.08宁波市海曙区民政局干部

  1990.08-1997.10海曙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局长助理

  1997.10-2002.04海曙区民政局党组成员

  2002.04-2005.02海曙区残联副理事长

  闪光足迹

  个人:1971年2月连嘉奖一次,1972年个人三等功一次,1984年8月被浙江省武警总队评为爱兵先进个人,1985年1月被宁波市武警支队评为先进个人,1986年8月被市武警支队评为优秀党员,1987年8月被市武警支队评为尊干爱兵先进个人,2002年5月被省残联评为优秀助残志愿者个人。

  集体:2002年、2003年、2004年海曙区残联被市残联评为残联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11月,海曙区被中国残联授予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称号。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编辑: 王索奇
相关报道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网议:街头拥抱
霍英东病逝
新农村建设
创模迎检
构建和谐社会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