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日报2000年12月19日讯 在迅速发展的甬城,没有人能守着一成不变的生活。
张老太是月湖畔的老住户。每天清晨,她都要去湖滨跳早舞。透过清新的空气,她和那些快乐的舞伴们可以看到挂着露珠的新绿。这种享受在五年前是一种奢望。
“九五”期间,随着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众多的市民同张老太一样改善和丰富了自己的生活。
1995年,我市在制定“九五”经济发展规划的同时,确定了创建港城文明的目标,全面实施育人、基础、窗口、平安、文化、绿化、净化、美化“八大工程”,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有序推进、全面发展。全市各地的相关组织机构普遍得到加强,各级加大投入,狠抓落实,使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市各级党组织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人的思想素质,在全社会以各种生动的形式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市民的文明素质,树立宁波人现代文明新形象。
在城区,江东区百丈街道划船小区突出“社区细胞”的建设,创文明楼群;海曙区西门街道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党员在社区一人一岗”活动;江北区文教街道请街道辖区内的学校早晚对居民开放活动设施。如今,这些“民间”的经验已经在全市推广,受到市民好评,也得到上级肯定。目前,我市城区文明小区总数已达到218个,居民占城区居民总数的60%以上。
在农村,露天粪缸等千年陋习正在消亡,群众性的内河疏浚使水乡风光再现。慈溪的农民画、剪纸,奉化的布龙,象山的渔歌,镇海的收藏等区域特色文化红红火火。早些年香火缭绕的小庙小庵早已拆除,不少旧址上建的是窗明几净的老年活动中心。5年来,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覆盖了所有乡镇,每年涌现出100个市级文明村,10个文明乡镇。奉化滕头村、余姚小路下村等已进入全国文明村行列。
“双拥”和“共建”是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亮点。五年来,驻甬部队共支援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近100个,支援地方劳动日20多万个,为地方培训各类技术人员1万多人次。甬城人民也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共和国长城”的爱。今年初,我市从北京捧回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的奖杯。
“九五”期间,我市文化建设也得到了繁荣发展。一大批文艺作品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市委宣传部连续六届获得全省“五个一工程”组织奖。群众性文化活动高潮迭起。电视中心、中山广场、月湖景区等标志性文化基础项目陆续建成,新的三江文化长廊工程已经启动。这些都为我市文化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大发展,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记者左文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