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专题 正文
文化扬起经济大船的风帆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10月26日 17:25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宁波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有着7000年远古文明史———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文化底蕴浓厚,文化源远流长,曾经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宁波市政府在《2001年宁波综述》中,这样描绘这座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漫长的海岸线,曲折的港湾,三江交汇,江上有桥,桥边有人家,兼具东方大港的气势和渔家唱晚的韵味。如果说,朝着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建设目标,经济的飞跃正在将宁波打造成一艘现代化的“大船,那么正在实施中的建设文化大市的目标,则可以看作是这艘“大船”远航的风帆。

  在去年8月召开的宁波市文化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都市文化,创建文化大市的目标定位,并提出了切实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加快文化类型从城镇文化向都市文化的转变,文化体制从适应计划经济向适应市场经济转变,创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现代化文化,到2005年初步形成都市文化新格局,2020年建成市民素质优良、社会文明进步、海内外有一定影响、主要文化发展指标国内先进的文化大市。

  精品文化是都市文化的支柱,高质量的文化精品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衡量一座城市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影响力的途径。

  近年来,宁波市委把精品创作提高到创建文化大市的战略高度来抓。努力做到以优秀的文化作品熏陶人,以高雅的文化活动感染人,以优美的文化环境影响人。在文艺创作方面,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强化精品意识,创作了一批体现宁波特色,反映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一大批高歌时代主旋律,具有鲜明宁波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频频获得全国常设的文艺奖项。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宁波市各艺术门类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有400多人,获得全国奖的128人次。

  社区文化是都市文化建设的新基石,也是社区建设的灵魂。

  宁波社区文明建设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新的社区文化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小文化,而是着眼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丰富市民精神生活,提升全民素质的大文化。继去年广场文化年之后,文化部门把今年又设定为社区文化年,并以此提出了“夯实都市文化新基石的口号,从而构建起具有宁波特色的与现代化尝试发展和管理相适的新型社区文化体系。

  为保护好那些弥足珍贵的文化精华与资源,宁波市政府运用立法手段制定了《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对全市7处国家级、29处省级和200多处市级文化保护单位予以严格保护。

  与此同时,宁波市抓住新一轮城区发展的契机,把强烈的文化意识注入城市建设,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的要求,宁波市先后斥巨资建设或改造了逸夫剧院、中山文化广场、天一阁书画馆、梁祝文化公园等文化基础设施;正在启动的宁波文化世纪工程“三江文化长廊,把历史景观、商业景观和文化经典景观集中在宁波精华处的三江六岸,成为富有宁波特色的重要标志。

  “十五期间,宁波市还将逐步筹建时代文化广场、科技馆、棋画院、大型书城、甬籍院士馆等一系列文化设施,在全市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格调高雅的文化配套体系,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稿源: 宁波日报  编辑: 王索奇
相关报道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网议:街头拥抱
霍英东病逝
新农村建设
创模迎检
构建和谐社会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