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届“浙洽会”的开幕式《同一首歌》文艺晚会、庆祝建党8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2001年世界旅游日中国主会场庆祝活动、第10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五届宁波国际服装节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全国速度赛马、首届全国琵琶大赛等等。这些活动纷纷与宁波结缘,既极大地丰富了宁波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为宁波文化大市建设增辉添彩。
自去年8月全市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建设都市文化、创建文化大市”的会议精神,成立了市文化精品工程领导小组,出台了“文化精品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优秀文艺作品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文化改革政策及文化保障政策,研究起草了“文化明星工程”实施办法,为全市文化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多方努力下,宁波的文化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文化大市”已初露端倪。
———文艺创作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宁波创作的文艺作品频频获得全国常设文艺奖项,有力地证明了宁波创建文化大市的实力。其中,由市歌舞团创作排演的大型舞剧《满江红》获得了第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银奖,这是宁波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获得的第一个全国性大奖;由市爱菊艺校创作演出的少儿舞蹈《小巷记忆》荣获全国首届“蒲公英奖”创作、表演双金奖;由慈溪创作排演的群舞《水乡三月天》获得第十届全国“群星奖”金奖;由市小百花越剧团创作演出的大型都市越剧《国色天香》在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上获优秀演出奖;由市甬剧团创作排演的甬剧《好母亲》歌颂了“硬骨头战士”嵇琪和“爱国拥军好母亲”嵇蓉珍,公演后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专门为其题写了剧名;由鄞县创作的儿童剧剧本《我长大了》则获得首届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由宁波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摄制的电视剧《喊海》、《月光光》、《花皮球·泥娃娃》以及《七色花》获得了全国电视“飞天奖”和“金童奖”;目前正投资400万元准备拍摄的长篇电视连续剧《至高利益》根据著名作家周梅森同名小说改编,争取冲击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这些文艺精品得到全国性奖项的认可,为宁波建设文化大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三江文化长廊”为核心的文化设施建设进入全面启动阶段。随着宁波大剧院建造方案的确定,规划了群众艺术中心、诗人公园、艺术家村庄、“水上花园”等文化设施的“三江文化长廊”已呼之欲出。目前,在江厦三江口,总投入达600万元的宁波影都改造工程已完成外立面修葺,面目一新;由中山东路商业街、中央商务区和“一副”地块建成的新时代广场绿草如茵,展示出21世纪新宁波的新气象;维修改造后的外滩天主教堂、庆安会馆、安澜会馆等既保持了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整体风貌,又突出了新的社会作用;筹建中的宁波博物馆和各专题博物馆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去年年底完工的月湖景区,则按照合理保护、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原则,重新焕发出其作为宁波“城市眼睛”的光彩。全市各地的文化设施建设为宁波创建文化大市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以广场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文化建设正逐渐进入高潮。继“新世纪,新宁波”大型城市庆典活动圆满举办后,我市又紧锣密鼓地筹备一系列新的文化活动,其中象山中国开渔节、鄞县梁祝国际婚俗节等已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刚刚举行的首届小百花艺术节、第四届大剧院艺术节和即将举行的第九届宁波戏剧节、第三届民间职业剧团调演等,则为宁波构建都市文化新格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作为宁波文化活动的亮点,我市的广场文化目前已形成了中山广场等20多个骨干广场和100多个基本广场网络,全年共组织各类活动达500多次,累计观众超过150万人次,真正成为“城市的客厅、百姓的乐土”,受到了全国文化界的关注。此外,西门街道、月湖街道和后大街道等一大批文化特色社区以其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成为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示范区。热热闹闹的群众文化使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宁波创建文化大市的成效。
———以适应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文化事业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作为建设文化大市的重要内容,我市加强了社会科学机构整合,以“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统一领导、各有侧重”的思路组建了社科院。同时,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的筹建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目前,宁波日报和宁波晚报的版面进行了调整,东南商报创刊,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宁波第一家综合性新闻网站“中国宁波网”已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建立,将于5月18日试播,6月1日起正式开通。宁波电视台与宁波有线台已顺利合并,并于5月1日起正式推出新的4套节目。其他市属文化事业单位则开始全面实行“全员聘用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以适应宁波都市文化发展的需要。
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召开至今的短短八九个月时间内,宁波文化事业的各项建设面貌一新。宁波,这座建城已有1180周年的历史文化名城,正以初现风范的文化大市姿态来迎接党的第八十个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