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海胡陈乡车家村的车大爷忧心忡忡:儿子患有精神病,儿媳离家出走,家里偏又遭遇一场火灾,上哪去筹措孙子上学的费用呢?这时,乡教委的杨贻鑫老师给他送来一笔生活费,还告诉他学校已将他的孙子小纯列为“民心计划”帮助对象,减免全部杂费。喜得老人连声道谢。
去年9月,市委教育工委决定在全市教育系统连续3年实施“民心计划”。一年来,已有几千名“小纯”因“民心计划”的帮助而得以重新走进课堂。
二
“要好好学习,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同我们说!”“七一”前夕的一天,江北区文教街道12户困难家庭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亲切地询问孩子们的就学情况以及各家的生活情况,临走时,又给12户家庭各送上了1000元帮困金和慰问品。
这群客人就是带头参加“千名党员访万家”的市教委机关干部。“千名党员访万家”是“民心计划的第一步,自去年9月开展以来,全市已有3.5万名党员教师走访了12.3万户困难学生家庭。家访中,老师们发现这些学生有的家徒四壁;有的父母卧病在床;有的学生父母双亡,寄养在亲戚家里……这些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帮助,随时有辍学的可能。
家访回来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心情沉重。市委教育工委决定,学校为贫困生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高校、中小学校分别从学校收费总额中切出20%和10%的经费,专项用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学。去年,市教委从高校收费中返还3000万元,用于资助当年普通高校的困难学生,在省内率先实现“决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失学”的目标。目前全市中小学中受减免的困难学生人数达3.17万人次。
三
在宁海中学,流传着一个“爱心饭卡”的故事。吴先行是该校的一名体育教师,一次,他发现学校有个学生因家庭困难,一日三餐都没有保障,他便把学校发给自己的每月180元的饭卡送给了这名学生,自己每天都骑车回家吃饭。这张饭卡给这个学生一用就是两年,直到去年这个学生考上大学。今年,吴老师又将这张饭卡送给了另一名困难学生。受吴老师的影响,该校的其他老师也纷纷向困难学生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全校64名党员教师,有的捐出自己的科研奖金,有的捐出论文稿费,有的捐出了自己的工资,筹资6.4万余元,建立了“烛光基金会”,对贫困生分三个等级每年给予800元至1500元的补助。
四
同宁海中学的老师们一样,为让每一位贫困生能够回到课堂,我市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展开了帮教结对活动。去年10月,市教委向全体机关干部发出“捐一月工资,助贫困学子”的倡议,仅一天时间,全体83位机关工作人员共捐款6.67万元。今年教师节前夕,市直属学校积极响应“捐一日收入,助贫困学子”活动,短短两天,3500名教职工慷慨捐款24.3万元。各校也纷纷开展助学捐款活动,积极筹措经费,为贫困学生提供助学金、奖学金和帮扶基金,并开展“一帮一”结对活动。
“民心计划还唤起了世人的爱心,北仑一学生家长主动向学校提出结对助学,承担一位失去双亲的学生所有的生活费和学杂费;奉化市农行160多名职工参与结对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