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慈溪记者站赵科王迪)走在慈溪城郊的浒山街道赖王村,路上几乎看不到一点垃圾。引人注目的是家家户户门口放着一个垃圾桶,原来这里早就实现了垃圾袋装化和桶装化,每天有专人上门收集垃圾,这与成熟的城市社区已没有什么区别。
横河镇梅园村是慈溪市盛产杨梅的山村,世代居住在山上的950多户农民如今也享受到了物业管理服务。村里与物业公司签订了垃圾收集和河道、道路的保洁协议,公司的保洁工人每天上门收集垃圾袋,对道路、河道进行打扫清理。
据慈溪市环境整治办公室主任房振海介绍,慈溪生活垃圾处置产业链的结构已经初步形成:组建市、镇、村三级环卫管理网;农村垃圾从集中收集到运输至中转站由村里负责,费用主要由村集体资金解决;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及垃圾转运由镇负责;垃圾最终处理由市级部门负责,目前已建市级垃圾填埋场3个,总投资2000万元。
三大机制保证了整个产业链的正常运转:一是资金保障机制。市、镇(街道)两级把环境整治管理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计划。如慈溪累计建设垃圾中转站26座,共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慈溪市政府按工程总造价的10%给予政策补助。4年多来,市、镇(街道)、村三级用于环境整治的总投入超过5亿元。二是规范管理机制。各镇各村都建立了垃圾清理、收集、转运保洁管理责任制,并制作卫生保洁公示牌,设立举报电话,接受公众监督。三是督促考核机制。市环治办对各镇(街道)的重点部位、薄弱环节和卫生死角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暗访检查,并在网上公布暗访结果,督促各单位限期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