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荒"之说虽然尚有争议,但油价日见高涨却是不争的事实,对于有的用油公司来说,燃油成本甚至占到总成本八成之上,在由此折射出来的巨大压力之下,上市公司显然不得不绞尽脑汁想出各种方法来对付油价危机。方法不一,但大致却可归纳为"开源"、"节流"、"转移"、"技改"等方面,当然,其效用也会各有不同。
开源
战略合作与集中采购是"开源"的两大招。
对于用油公司来说,在目前中石油、中石化主宰石油市场的格局下,牵手两大巨头是最明智的选择。当然,在用油企业中,上市公司倒多是与中石油、中石化有长期合作或是供应关系的,比如说,一些交通运输类的公司就长期是到两大公司定点的加油站去加油。这种关系,使不少公司在"油荒"面前并不心慌。当然,战略合作的深度如何,还与公司规模等因素有关,若用油公司本身在市场就有重要影响力,采购规模也相当大,则有优势加强战略合作,共担风险。
而若供应的油还"吃不饱",或者油价高得令公司"心痛",这些用油公司就得进一步考虑集中采购用油了。
目前南方一些燃油发电公司利润锐降,正是油价高涨惹的祸,其中深能源虽然只有部分燃油发电机组,但为了减少有关影响,公司在今年半年报中表示,成立了专门的燃油采购小组,实行旗下各燃油电厂联合采购、规模采购,以此降低成本;另外,各电厂间还相互拼船、多港卸货以提高采购效率。
节流
提高管理程度,降低费用支出一般是众多公司在面对成本压力时的必要措施,高油价面前也不例外。具体来看,目前已有一些交运行业对车辆用油额度、车辆保养等制订了严格的操作规范,约定司机在额度内用油,节约有奖,超过有罚,并在车辆保养过程中迅速对漏油的设备进行修整。有关方面表示,这些措施虽然有些不起眼,但是一点一滴做起,推动节约之风,有时候还是十分有效,有些公司用油量就得到较大的控制。
当然,在成品油价格猛涨的情况下,光靠内部挖潜恐怕还难抵消其对利润的侵蚀,对许多交通运输方面的公司来说,其更期盼的是实现运价与油价之间的联动。
转移
今年8月,许多航空公司开始恢复征收"燃油附加费",在飞机乘客那边,感受到的仅是每张票约20元至40元的涨幅,而对于航空公司而言,它能在相当程度上缓解公司因航油价格高涨而陷入的困境。兴业证券的研究员张巍指出,今年以来,航油提了3次价,而此次加征燃油附加费,在客流量不受影响的假设下进行考虑,将能抵消掉后面两次航油涨价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那客流量究竟会不会受影响呢?张巍认为,飞机乘客可能不大会对每张票20至40元的涨幅表现得敏感。
然而提价也并非易事,航空公司此前有关要求就曾被民航总局驳回过,监管部门显然会对乘客的承受能力慎重考虑。这一情况如果放在公交系统,难度就更大了。记者昨日就一公司透露的上海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出租车提价的消息向华夏证券的研究员李磊咨询,他表示,类似的措施出台将是有相当难度的。一方面,目前油价波动难以预测,另一方面,公交、出租车等公益事业收费具有刚性,提高了就难以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建立运价与油价的联动,政府需要慎重的考虑。
技改
通过技术改造降代能耗,或者考虑使用替代能源,这可能是作用比较缓慢而又有较高门槛的一种方法,然而在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风气之下,这也是值得提倡的事情。
目前,一些省市已经号召某些企业以天然气代替汽油使用。上海巴士股份的有关人士就告诉记者,公司旗下的出租车均是油、气两用型车辆,若汽油供应难,则可换成使用天然气,而且天然气价格也低于汽油。此外,还有一些部门提出减少燃油的火力发电,而提倡风力、生物质发电等,也许这倒可以给一些环保企业带来商机。(记者田露/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