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综合消息 今年是台灣光復60周年,為了隆重紀念這一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一個名為《日侵台時期的廈台關系暨台胞抗日活動》的圖片展正在緊張編輯中,將於10月份在廈台史料館與觀眾見面。
“我們是從今年5月開始搜集資料,尋訪了海峽兩岸許多位歷史事件中的台胞本人或其子女,現已搜集到各種珍貴圖片近三四百張,歷史文件資料幾十份。”正為籌備該圖片展而忙碌的台盟廈門市委顧問曾雄透露,這將是廈台史料館組建后首次集中展示關於廈台交往的資料。
該圖片展集中展現3大部分的史實:1895年台灣被割讓,台灣人民紛紛奮起反抗與斗爭。在此期間,廈門及福建人民對台灣抗日武裝斗爭給予了資金、人員和武器彈藥等方面的支援﹔日本侵佔台灣時期的廈台人員往來及經貿活動、文化交流的歷史,代表人物包括連雅堂、賴和、盧文啟、林爾嘉、蔡世興、蔡吉堂等。
日本侵佔台灣時期的廈台胞的抗日活動是圖片展的重點部分,展覽著重介紹在廈台胞成立的“台灣抗復土同盟”,以及台灣學生自發組織的“台灣尚志社”、“廈門中國台灣同志會”等抗日組織,並將一一介紹翁俊明、林惠祥、李克己、李應章、林鬆齡、伍文棋、庄希泉、林正亨、翁澤生等廈門的台灣抗日代表人士,還有李友邦將軍組織的台灣義勇隊和台灣少年團等。
據悉,此次圖片展將在原廈門台灣公會舊址上舉行,這個位於新華路上的不起眼四層小樓,是1928年由台灣同胞捐款4000元捐建的會館。在歷經了滄桑后已被修葺一新,調整作為集中展示廈台關系的永久性展覽館,將於今年月10月25日面向市民開放。
殘手書寫抗戰家書教師捐款援助抗日
一張張照片,足以証明一段歷史的真實性。正在籌備中的《日侵台時期的廈台關系暨台胞抗日活動圖片展》,便在史料搜集方面,找到了不少珍貴資料。昨日,記者有幸先睹為快之余。
台灣舉人上書清廷抗議
1895年,清政府簽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被逼割讓台灣給日本。消息傳到當時京城,在京參加會試的汪春源、羅秀蕙、黃宗鼎等台灣舉人,立即會同任職朝中的台灣進士,聯名上書都察院,表示強烈抗議。這比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發起的“公車上書”還要早,后來汪春源等人也參加了“公車上書”。
這段歷史在許多反映台灣人民反抗史中都有記載,但是,很少有人能夠看到當時的上書原件。原來,台灣舉人上書文字后來被收錄到清宮檔案中,經過輾轉到了台灣。汪春源的后代通過在台同胞的幫助,從台灣史料中將上書件影印下來,這份影印件已被列入展出圖片之列。
家書記述抗日歷史
林正亨是愛國將領林祖密的兒子,在日軍大舉侵佔東北和華北大片土地之后,他毅然丟掉畫筆投筆從戎,報考南京陸軍軍官學校,並在抗戰爆發后不久投入抗戰。林正亨轉戰湖南、廣西等戰場。1944年,林正亨主動請戰參加了第二支赴緬作戰的遠征軍,英勇殺敵立下了赫赫戰功,但也因此而身負16處重傷。在美國醫生的搶救下,雖然命是保住了,但他的兩隻手都傷了筋,再也握不住拳,成了殘廢人。抗戰勝利后,林正亨用那隻勉強可以執筆的右手,給母親寫下這封家書,講述了自己參戰殺敵的經歷,為能夠實現父親光復台灣的遺願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這份家書從字跡看,與林正亨以前家書漂亮的字體形成反差,這正是因為他雙手受傷的緣故。這份家書是現居住在北京的林正亨烈士之子林為民提供的。
“保衛祖國才能光復台灣”
據曾雄介紹,他們在征集圖片資料過程中,我國著名的人類學家、廈大人類學研究創始人林惠祥先生的女兒提供了一個捐款“憑証”,1939年,這位著名台籍愛國學者在南洋捐出一個月當老師的薪金資助抗日。李友邦將軍組織的台灣義勇隊和台灣少年團使用過的信封也很有特色,每個信封上都印著李友邦的兩句話“保衛祖國,光復台灣”,信件中還首次發現了台灣少年團的印章。
曾雄認為,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可以証明,自台灣被割讓開始,反抗斗爭就沒有停止過,上至士大夫、紳士,下至普通民眾,許多人“揭竿而起”群起斗爭。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台灣的愛國志士看到隻有“保衛祖國,才能光復台灣”。於是一批又一批的台灣人加入到李友邦將軍組織的抗日義勇隊,也有的直接加入八路軍投入戰斗,從而最終贏得了抗戰勝利和台灣光復。(盧士陽)
|